摘 要:陜北安塞剪紙作為非物資文化遺產,當代人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然而由于剪紙文化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的狀態之下,機器化生產剪紙對手工業生產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手工技藝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顯得日益重要。傳承人作為安塞剪紙文化傳承的核心,剪紙藝人只有與時俱進,保留剪紙手工文化技藝和進行大膽創新,賦予剪紙新時代內涵,創作出大眾喜歡和能夠接受的藝術作品,才能蓬勃發展,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但同時也面臨著傳承人老齡化、新一代傳承人數量稀少的情況,必須積極探尋,大力弘揚剪紙文化,提升傳承人對剪紙的興趣,培養真正熱愛剪紙的藝術人才。除陜北剪紙傳承人自身的努力之外,政府和民間的傳播、支持對安塞剪紙文化的傳承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安塞剪紙;繼承;發展
安塞剪紙具有悠久的歷史,在秦漢時期安塞剪紙就很發達,后來由于安塞地理位置相對閉塞偏遠、交通落后,因此這一古老的民間剪紙藝術便保留了下來,如安塞剪紙圖案中著名的“抓髻娃娃”“娃娃坐蓮花”“蛇盤兔”等圖案,老一輩人講這些圖案是保留了較為原始的信息和圖案,這些圖案無疑對考古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安塞民間剪紙藝術屬于“活態傳承”?!盎顟B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關鍵載體是傳承人,它的最大特點就是“人在藝在,人不在而藝也就消亡了”。因此,在傳承人方面我們應對其投入更多的關注。
筆者在采訪安塞民間剪紙藝人中,發現當代安塞剪紙的傳承面臨著一些問題。一方面,余澤玲等作為安塞剪紙傳承人,她認為現在許多剪紙傳承人本身受教育文化程度偏低,其中一些民間剪紙傳承人是初中文化,甚至是小學文化。余澤玲曾說:“安塞剪紙在‘與時俱進創作這方面較為薄弱,在面臨創新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這也說明剪紙藝人文化素養的高低影響著安塞剪紙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同時,也伴隨著安塞剪紙傳承人老齡化的問題,現下急需搶救老一輩剪紙藝人的傳統技藝,盡快使年輕人掌握傳統剪紙藝術的精髓,不斷融入現代意識,使剪紙在繼承中煥發新的面貌。此外,由于現代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與工業化進程的推進,手工藝人所擁有的手工技藝也會受到影響。民間剪紙藝人面對機器化的生產方式,低手工業成品效率導致她們經濟生存空間的狹小。因此,一些剪紙傳承人渴望生活得更加體面,便扔下手中的剪刀,去尋求在他們看來更好的生活,導致安塞剪紙藝術傳承人員數量有所減少。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完善。
1 保留剪紙藝人資料進行傳承
特色剪紙文化需要繼承,更需要傳承,且不說傳統民間文化在當今社會下的式微,老一代藝術家漸漸老去,傳承已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不妨鼓勵老一輩傳承人以口述的形式進行錄音,或錄制一些相關的剪紙視頻。這樣就不會因前人的離去而產生文化的空缺,能夠積極促進安塞剪紙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讓獨具特色的安塞剪紙民間文化永遠匯集在五千年的文化之中。
2 傳承人應該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
余澤玲曾說當代安塞剪紙傳承者在創新能力方面較為薄弱,因而安塞剪紙傳承者要不斷學習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才能緊跟時代,創作出新穎的藝術作品。傳承人應該深入學習剪紙文化的發展歷史,深刻理解安塞剪紙這一古老的載體所承載的中國文化內涵,加深對安塞剪紙文化與本國文化內涵的理解、研究,這有利于傳承人創作剪紙藝術作品。另外,傳承人在平時剪紙過程中可以多看一些關于剪紙理論與符合人民大眾文化方面的內容,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逐漸打開剪紙藝術創作的思路,將所學和所感有效結合,并以剪紙的形式加以表達,創作出安塞剪紙精品。與此同時,傳承者還應緊跟時代的步伐,可以利用身邊的大眾媒體,如報紙、手機等媒體積極關注國家與社會的動態,了解民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安塞剪紙藝術文化創作中不斷融入新時代的新內容。傳承人應活在當下,以更接地氣的剪紙藝術手法表達新時代的內容,創作出符合人民大眾文化與具有時代意義的剪紙藝術作品來。
3 培養真正熱愛剪紙文化的傳承者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傳承人丟掉手中剪刀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筆者認為這種現象是歷史的必然,是城市化進程中必然會帶來的一個產物。但是,我們的民族文化還是需要有人去堅守和傳承。作為傳承人,應積極尋求和培養下一代喜歡剪紙的人,保持一定的傳承人數量,培養一些能夠真正靜下心來從事剪紙藝術的傳承人。一個人長時間的堅持與守候,必然少不了其對剪紙藝術的熱愛。因此,老一輩的剪紙傳承人要積極去探尋,善于發現,培養那些真正喜歡剪紙的傳承人,堅定地將剪紙藝術傳承下去,保持自己的初心,堅守自己的創作原則,創作出符合本民族文化的藝術作品。
4 剪紙藝術傳承要從娃娃抓起
文化需要繼承,孩子是民族文化蓬勃發展的強大動力,傳承人要積極培養下一代剪紙傳承人。在孩子年幼之際,安塞剪紙傳承者應加大投入對愛剪紙的孩子的培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他們講述安塞剪紙藝術傳承的重要性,講述中國傳統文化與剪紙文化的關系,使其不斷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并產生共鳴,使孩子們從小就擁有強烈的文化傳播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此外,剪紙傳承者還要注重培養他們扎實的剪紙技藝基本功,掌握和應用深剪紙技術,要讓孩子明白剪紙藝術要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實踐“藝術來源于生活”的理論。安塞剪紙藝人將自己所學要不斷傳授給下一代熱愛剪紙藝術的人,為他們之后的剪紙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的良性循環,是安塞剪紙文化綿延不絕的重要因素之一。
5 政府及民間企業的支持
對安塞剪紙文化的傳承,除去傳承者外,政府的支持也是舉足輕重的。民族文化的傳承需要政府的正確引導,要加強對傳承人的人文關照,使傳承人深入理解陜北安塞剪紙的文化藝術價值。同時,政府也可以專門創立一個“剪紙基金”,為那些熱愛剪紙藝術的人進行創作提供資金支持與保障,使他們更好地投入剪紙學習、創作與培養接班人中去。剪紙藝術基金的成立對于安塞剪紙的傳承有重要意義。本民族文化的繼承不是部分人的事情,而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情懷,企業也應該積極支持他們。企業可與傳承人合作、研究,傳承人向相關企業提供與產品相關的作品,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共同創造經濟利益,提高安塞剪紙藝術傳承人的收入。
民族文化的傳承是我們整個民族的情懷,大家的努力必然能使安塞文化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 陳山橋.陜北民間剪紙[M].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2] 喬曉光.多民族鄉村的活態文化傳統——中華文明持久性因素新探[J].中國文化遺產,2006.
[3] 延安文化編輯部.陜北剪紙的民俗符號[J].延安文化,2018(11).
[4] 潘魯生.搶救民藝訪談錄[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于智敏(1991—),女,山西大同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