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文
摘 要:馬鈴薯是一種常見的食物材料,不僅可以當作蔬菜,還可以當作主食,是我國重要的種植作物。分析了馬鈴薯無公害栽培技術,為提高馬鈴薯產量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馬鈴薯;無公害;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6-0105-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32 ? ? ? ?文獻標志碼:A
馬鈴薯的產量、質量受很多因素的制約,栽培地區的環境、天氣、土質等都會對馬鈴薯的栽培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馬鈴薯無公害栽培技術自從出現以來,就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1]。
1 ?選地、整地
影響馬鈴薯栽培技術的第一個要素就是選地及整地。馬鈴薯對土壤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選擇合適的土壤非常重要。無公害馬鈴薯對土壤的要求更高,要想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就要對土壤條件進行充分分析。一般情況下,要選擇透氣性較好的砂質土壤,這種類型的土壤對馬鈴薯的生長有促進作用。有關人員對馬鈴薯的栽培技術進行分析,認為馬鈴薯適合在砂質土壤中生存,對土壤的透氣性以及透水性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土壤要有良好的透水性,營養條件要達標。此外,堿性土壤不利于馬鈴薯生長。如果馬鈴薯長時間在堿性土壤中生長,會降低產量。因此,在進行大規模的馬鈴薯種植之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選擇合適的土壤類型非常關鍵。
除了選擇合適的土質,整地也非常關鍵。一般情況下,主要選擇的整地方式是深翻處理,這種整地方式可以改變土壤的松散程度,讓土壤變得疏松,馬鈴薯在這種土壤條件下可以得到更好的生長。此外,定期整地可以促使土壤與陽光接觸,抑制土壤中的細菌滋生,降低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等情況的發生概率,提高馬鈴薯的生長效率。
2 ?種薯的選擇與處理
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種薯的選擇非常重要。根據有關資料,從品種的選擇、種薯選擇及處理進行分析。
2.1 ?品種的選擇
馬鈴薯產量與品種的選擇有直接關系,為了進一步提高馬鈴薯種植效率,就要選擇合適的品種。不同地區的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不同,因此馬鈴薯品種應該也不同。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種植品種,最好選擇產量高、抗病蟲害的馬鈴薯品種,應具體評估當地自然環境之后,再選擇合適的馬鈴薯品種[2]。
2.2 ?種薯選擇及處理
種薯的選擇非常關鍵,馬鈴薯一般使用小塊種薯進行栽培,這種栽培方式可以提高馬鈴薯活性,進而提高馬鈴薯產量。一般情況下,小塊種薯的生命活性更強,并且生長速度也更快。這種栽培方式生長出來的幼苗對環境的依賴性不是很大,具有更為優良的生長活性。除了切塊薯進行播種的方式之外,選擇整塊種薯進行種植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方式。選擇整塊薯種進行栽培可以提高生長的活性,馬鈴薯的產量也會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是這種種植方式需要大量薯種,對原材料的需求量高,因此大規模的種植一般不采用這種方式。
切塊薯種由于外表有損傷,很容易發生細菌感染等問題,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就要研究切塊薯種的種植方式。選擇合適的切塊部位,在切塊之前進行消毒處理,一般的消毒方式是使用高溫或酒精及高錳酸鉀等化學試劑對切刀進行消毒。在對正常的薯種以及生病的薯種進行切塊處理時,要選擇不同的切刀,避免病蟲害的交叉感染。切塊等相關工作完成后,最好使用草木灰對薯種進行處理,補充薯種內部的營養成分,處理后的薯種抗干旱能力也會提高[3]。
3 ?科學施肥,促進吸收
馬鈴薯對肥料的要求較高,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需要補充大量肥料,因此,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行施肥非常重要。合理的施肥方式可以提高馬鈴薯的營養吸收效率,減少肥料浪費,對于馬鈴薯的生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田地的肥料情況不同,在馬鈴薯生長的過程中,要分析田地的肥料情況,選擇科學施肥方式。在田地肥料達標的情況下,降低施加肥料的數量,反之,則增加肥料量。
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對肥料的要求較高,施加肥料較少,不利于馬鈴薯的生長;施加肥料過多,會導致馬鈴薯出現腐爛的情況,降低馬鈴薯產量,合理施加肥料非常關鍵。在馬鈴薯栽培過程中,對生長最有利的肥料是有機肥,有機肥不僅可以促進馬鈴薯的生長,還可以減少對土壤的傷害,降低環境污染。使用有機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質,增加土壤的養分,為馬鈴薯的增長奠定基礎。在進行有機肥儲存以及轉運時,需要特別注意,貯藏有機肥要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不合理的貯藏方式會使肥料的養分流失。例如,草木灰和人畜糞尿混合在一起,會發生化學反應,降低養分的活性。因此,要注意選擇合適的貯藏方式。
除此之外,有機肥與土壤的混合物可以直接接觸種薯,這種接觸不會對馬鈴薯的生長造成影響,但是在施加化肥時,就要最大程度地降低馬鈴薯與化肥的接觸,以提高馬鈴薯產量。在馬鈴薯葉面上施加肥料,可以提高馬鈴薯的產量,一般情況下,施加的肥料主要是磷酸二氫鉀,這種肥料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馬鈴薯產量。
4 ?采用合理種植模式及密度
選擇合理的種植摸式非常關鍵。在種植馬鈴薯時,要選擇合適的馬鈴薯種植密度,密度過高或者過低都不利于提升馬鈴薯產量。有關資料表明,如果馬鈴薯的種植密度過低,會浪費土地資源,并且不利于水分及肥料作用的發揮;如果馬鈴薯的種植密度過高,會降低太陽光的利用效率,降低馬鈴薯的產量,不利于馬鈴薯生長。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就要選擇合適的種植模式。
現階段,大部分馬鈴薯種植地區選擇的馬鈴薯種植模式是“寬窄行”,這種模式可以穩步地提高馬鈴薯產量,是一種較為合理的馬鈴薯種植方式。
5 ?中耕除草
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雜草過多會吸收土壤中的養分,不利于馬鈴薯生長,因此,必須及時對雜草進行處理。處理雜草的方式非常重要,有關人員要對土壤情況及馬鈴薯生長情況進行分析,選擇合適的除草方式。
6 ?結束語
栽培無公害馬鈴薯,一定要抓好每個環節,只有每個環節都管理到位,才能確保馬鈴薯生產實現高產優質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高智,韋茁萍.冬季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J].農家之友,2002(9):30.
[2]蔣富友.間作套種下脫毒馬鈴薯種植密度與產量的關系[J].中國馬鈴薯,2005(1):20-21.
[3]徐環宇,王開偉,于勇,等.馬鈴薯無公害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