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是一種融聽說能力、交往能力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能力。它不僅要求訓練每個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要在口語交際中規范口頭語言,培養語言交際、待人處事、舉止談吐、臨場應變、傳情達意等綜合能力和基本素質。教學中我發現學生雖然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匯,具有一定口語基礎,但還存在以下幾種情況:“悶罐子”現象,不愿張嘴說;不敢大聲說話,吐字不清;搔頭抓耳,態度不自然;回答說話不夠完整、重復、羅嗦,前后不聯貫,缺乏條理。
要達成口語交際的目標,教學中只有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望,才能切實可行的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那么到底在口語交際課上如何提高學生的表達欲望?我在教學實踐中從以下三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設置表達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
在口語交際中營造一個和諧、寬松、愉快的環境,讓學生覺得師生平等,使學生身心愉悅,學生在這個氛圍中,就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無拘無束地和老師、同學進行情感交流。
1.模擬社會生活交際實際創設情境
我國教育家葉圣陶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這句話很有道理,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去自主的創造情境,把學生帶到具體生動的情境中,由此情此境激發學生的情緒及內在動力需要,從而可以讓學生產生口語交際的欲望。所以,教學中一定要依據教學內容,盡量模擬社會生活交際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這種情境氣氛中產生交流欲望。這樣,學生的個性與創造思維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達到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創情境,增趣味,激興趣,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勇氣和信心,養成口語交際的良好習慣,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如口語教學《調解》,用表演的形式,再現了上課前同學的踩腳事件,先要求學生將看到的情況簡單地做一說明,并用問答的形式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產生了要為他們兩人做調解的欲望,面對不同的兩位同學做了實事求是,態度誠懇的調解,親切有味,在活躍的課堂氣氛里學生充分進行了口語交流,提高了交際能力。
2.利用現代視聽技術手段和教學設備營造語言交際氛圍
利用現代視聽技術手段和教學設備,融視、聽、說于一體,更有助于營造語言交際氛圍,特別是現在多媒體技術的廣范應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口、眼、手、腳等多種器官,使學生得到視聽享受。一年級有位老師是這樣教學《我會拼圖》:小朋友們喜歡拼圖嗎?有位小朋友可喜歡拼圖了。出示課件:聰聰拼圖。你們看,他用圓紙片拼成了大熊貓、小白兔、小豬,你們會用圓紙片拼成大熊貓、小白兔、小豬嗎?在學生動手拼圖時,播放悠揚的音樂,創設輕松和諧的氣氛,以使學生身心愉悅,激發創作靈感。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創造交際環境
創造口語交際的環境離不開實踐活動。創造口語交際的環境,讓學生在生與生、師與生的口語交際實踐中互相啟發,互相促進,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靠每單元一節口語交際課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不切實際的,還要把口語交際引入課堂教學中并延伸到課外。
二、培養表達興趣,讓學生“愛”說
1.選擇學生喜歡的話題
教學中如何更廣泛深入口語交際活動,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呢?那就得關注學生所熟悉的、喜歡的話題。俗話說,無話則短,有話則長。所以教師在選擇口語交際話題時,要緊密聯系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想必大家的口語能力都能有用武之地。
2.教師身體力行
身教勝于言教。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語言素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因此教師教學語言的高低直接制約教學效率的高低,教師字正腔圓、口若懸河、抑揚頓挫或口齒不清都會直接影響學生說話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就必須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在示范中指導,在指導中示范,使學生能有章可循,有例可仿,興致趨濃,效果更佳。我在《說說我自己》的口語交際課上,首先介紹我自己,不僅讓學生明白了要抓住特點介紹清楚,還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望,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
3.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口語交際”與“聽話說話”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口語交際”增加了互動和交流的要求,要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雙向互動。在口語交際中,不必過多地傳授口語交際的知識。在口語交際中采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口語交際”教學時,教師應充分發揮指導的作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消除隔閡,建立立體多維空間,多向交流全員參與,開展諸如“我說你猜”、“小組討論”、“一說一評”等活動,調動每位學生的表達欲望。
三、保護表達欲望,讓學生“敢”說。
學生的自信心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的努力程度。而學生口語交際中自信心則更多來自教師對他們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表達欲望”沒有給予很好的保護。如:對“搶答者”的嚴厲訓斥;對“誤答者”的諷刺、挖苦;對“未答者”的冷淡漠視……要保護學生的表達欲,教師必須正確對待學生,既要看到搶答者破壞課堂秩序、影響預定教程的一面,更應看到他們專心聽講、思維敏捷和勇于表達的一面,并給予鼓勵和肯定。對課上“誤答者”,既要指出不足,更要肯定正確因素,教師給予幫助,盡量使他們感受到“正確答案”是自己思維的發展、延續和轉換。對于“未答者”教師或以滿意的笑容環視之,或說一兩句鼓勵、關照的話,使“未答者”感覺到教師的關懷和信任。此外,教師要因材施教,盡量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都能體驗到表達成功的歡愉,因而始終保持旺盛的“表達欲望”。
總之,口語交際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在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全身心投入,給學生創造一個鍛煉口語交際的好氛圍,充分挖掘學生口語交際的潛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作者簡介
李新鋒,42歲,性別:男;職稱:小學一級教師;工作單位:湖北省枝江市董市鎮瑪瑙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