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 ?要:傳統歷史教學下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觀念根深蒂固,歷史學習方法單一,歷史學習過程枯燥,歷史成績提高困難。因此,給中學歷史教師提出新課題。而興趣則是歷史學習的最好老師,是歷史學習的動力,所以,培養中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即是課改的要求,也是高中教師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歷史興趣;歷史史觀;新課改
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使得我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努力激發、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有價值的知識,學到有實用性的歷史知識,從而促使學生的發展,這也正是素質教育的要求。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和高效性,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關鍵。那么如何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提高效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以教學實踐淺談幾點建議:
第一:巧妙導入,調動學生。課堂導入時,要富有感召力,吸引力,這樣就能很快抓住學生注意力,帶領學生進入課堂。導入方法有:設置問題導入,即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知識。這樣既有利于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又于無形中提醒學生及時復習,充分體現了孔子所提倡的“溫故知新”的思想;故事導入,歷史是對過去人物活動和重大事件的記述,具有極強的故事性。通過講述故事,既調動學生的心神、智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又為新課的學習作好感性知識的鋪墊,有利于吸引學生進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視頻導入:通過視頻則可以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變為形象的鮮活的歷史,縮短由于時空差距所造成的學生與史實之間的距離,為學生認識歷史、激發思維提供感性材料和思維橋梁,使學生對歷史的感知和理解更加深入,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歌曲導入,音樂是人們思想感情的一種表達方式,具有一定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利用一些歌曲導入新課,不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第二:方法引領,學法指導。歷史學習方法是引領歷史學習的突破口,也是培養歷史學習興趣的重要工具,掌握了技巧和方法,學生就能在輕松中學習歷史。教學實踐中我們總結了這樣一些學習方法和歷史記憶方法:學習方法有“把握史觀,培養歷史大思維;學會精讀和泛讀,有效把握教材;歸納知識結構、理順基本線索;加強運用能力訓練,落實知識。歷史記憶方法:名詞五點學習法:時間、地點、人物、內容、評價;諧音趣味記憶法:是通過讀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記內容與已掌握的內容聯系起來記憶。在記憶過程中,把零散的、枯燥的、無意義的識記材料進行諧音處理以形成新奇有趣、富有意義的語句,這就是“諧音記憶法。如我國五大經濟特區可記為:“豬(珠海)仙(汕頭)下(廈門)真(深圳)孩(海南省)”;關鍵字詞記憶法:如:我們可將中國近代幾個條約影響用幾個關鍵字掌握,即:①開始;②進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
然后聯系幾次列強侵華戰爭的影響:①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鴉片戰爭進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戰爭及《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④八國聯軍侵華及《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淵;概括記憶法,就是用核心字詞概括歷史時間。總之,歷史學法和記法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手段,把握了方法,學生學習歷史就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第三: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手段有效結合。新穎、趣味、生動、形象、直觀的現代教學手段,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激情,激發學生參與與思考,同時,能彌補傳統教學中很多不足。如,傳統教學史料不足,多媒體教學能豐富史料;傳統教學很難讓學生進入歷史,多媒體教學能很好拉近時空距離;傳統教學隨堂練困難,知識難鞏固,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進行針對性練習等。總之,傳統與現代教學的有機機會,即能彌補傳統教學不足,又能充分調動學生歷史參與,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提高歷史教學成績。
第四:改變評價體制,多用激勵性語言教學。高中生是學生時代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學生有強烈的榮譽感和自尊心。自尊心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在學生的心靈中激發出新的思考能源,因此我們在歷史教學中要給予學生正確、恰當的表揚。并且要多會借用班集體的力量進行表揚。在學生回答問題時,眼睛要注視著他們,要以一種期待的眼神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并不時時機的進行引導,指導學生分析問題。當學生找到突破口時要注意不失時機給予表揚、鼓勵。通過鼓勵性教學,即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又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關心。
第五: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我們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是否愿意學習一門課程,50%取決于“是否喜歡這位老師,是否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因此,與學生建立良好的現代化師生關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學生會自覺地參與學習,積極主動地與教師交流。民主、平等、互敬、和諧是新型師生關系的主要特征,是新課改教學的重要體現。其中民主可以說是新型師生關系的核心和精華,和諧是課堂秩序的保證,互敬是交流的重要原則。在這種關系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學生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教師和學生地位平等,互相尊重,自由而平等地進行交流。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就要提高教師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課堂教學藝術,做好課前準備課后輔導工作。課堂中,教師還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亮點,并及時發現及時表揚,以激發學生學習激情和動力。班級基礎層次不齊,要盡量分層教學,針對性教學,要讓在課堂中每個學生都要收獲。特別是對待后進生和問題生,教師更應該關心他們、重視他們和信任他們。學生真正喜歡了這個老師,老師真正展現了教學魅力,師生距離自然拉近,在情感交流與碰撞中,才能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課堂效果自然提高,學生興趣自然增強。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對獲取知識本身產生興趣,就會產生認識需要,就能激發學習動力。基層歷史教學告訴我們,學生長期學習歷史過程中被動學習根深蒂固,因此,歷史教師對于高中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培養十分關鍵,它關系到學生能力的培養,關系到高效課堂的構建,關系到學生成績的提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即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之一,也是當前歷史教育的難題之一,因此,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更新思維,苦心鉆研,不斷推出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