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養勝
(上海體育學院 附屬競技體校,上海 200438)
武術散打比賽采用3局2勝制賽制,每局比賽2 min,局間間歇1 min,勝負主要依據每局得分的高低評定,分數領先者為本局勝方,連續2局獲勝為該場比賽的勝方[1]。拳腿摔技術是比賽中的主要得分手段,得分主要取決于運動員拳腿摔技術的有效運用。現階段,武術散打競賽規則進行了一系列改進,使進攻節奏更快,比賽更加緊張激烈,觀賞性更強。縱觀現代散打比賽,單一或組合不協調、不合理的技術,在比賽中很難得分,且容易被對方防守或防守還擊,使進攻動作無效,最終導致比賽失敗。
散打中的組合技術由多個單一動作創編而成,合理、科學的創編組合技術在比賽中能指上打下,左右開弓,連續擊打,多點得分,為戰勝對手奠定強有力的基礎。本文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結合現代武術散打比賽得分情況,闡述武術散打組合技術的創編方法,供廣大教練員和運動員參考。
創編散打組合技術要根據每個動作的功能、特點、運用路線、擊打部位、攻擊距離等,合理組合在一起,促使比賽中發揮出每個動作的最大價值[2]。組合技術的創編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在散打比賽中進攻不僅是最好的防守,更能搶占先機,“先下手為強”[1]。比賽中合理的組合技術能連續擊打,多點得分,更好地把握主動權,迫使對手防守。利于進攻是指在擊打過程中拳、腿、摔及步法之間的協調配合、運用流暢、攻擊快速,在對抗中發揮強大的作用。
組合技術是將多個單一動作編排組合在一起,合理的編排組合技術有利于比賽中技術動作的發揮。創編時充分考慮動作和動作之間、動作和身體之間、動作和步法之間的協調轉換,做到快速銜接,緊密組合。
隱蔽是指動作的擊打無預兆,不被對手發現意圖。組合技術的創編中要充分考慮動作的隱蔽性,即第1個動作發出后,后續動作不易被對手識破。
多抓機會、多點得分是散打運動員訓練和比賽的指導思想,更是獲得比賽勝利的重要途徑。組合技術的創編需有利于創造機會,把握時機,圍繞指上打下、左右開弓、真假結合等思路進行創編。
散打比賽中,遠踢(腿法)、近打(拳法)、貼身摔(摔法)是主要得分手段。其中,拳法技術動作主要分為直拳、擺拳、勾拳及轉身鞭拳,擊打部位主要是頭部和軀干,身體的正面和側面,攻擊路線有直線和弧線。腿法技術動作主要分為側踹腿、鞭腿、正蹬腿、轉身后蹬腿、轉身后擺腿等[1],攻擊部位從大腿到頭部,以及身體的正面和側面,攻擊線路有直線和弧線。摔法按照運用形式主要分為貼身摔和接腿摔,貼身摔在進攻和防守中都可運用,接腿摔主要運用在防守中。可見,散打技術動作豐富,擊打部位廣泛,合理、科學地把拳、腿、摔技術動作進行創編組合,比賽中能創造更多得分機會,同時也加大了對手的防守難度。
在散打組合技術的創編過程中,首先要了解和掌握每個動作的技術要領、特點、攻擊距離、擊打部位等,然后根據組合動作創編原則的要求進行組合。按進攻動作組合,如拳法和拳法組合、拳法和腿法組合、拳法和摔法組合、腿法和腿法組合、腿法和拳法組合、腿法和摔法組合;按攻擊線路組合,如直線和弧線組合、弧線和直線組合;按真假動作組合,如指上打下、指下打上、指左打右、指右打左等組合[1]。組合技術的創編由簡單到復雜,由2個向多個發展,并根據散打技術動作相生相克的原理和對手可能出現的防守情況進行有機創編,使組合技術千變萬化。縱觀現代散打比賽,2~4個動作組合運用較多。因此,在創編組合過程中,要圍繞實際情況,一切從實戰出發,發揮組合動作的最大功能。
2.1.1 拳法動作組合
拳法主要是中近距離作戰的技術動作,具有擊打速度快、靈活性強、殺傷力大等特點。以實戰姿勢(正架)為例,左手拳速度更快,但擊打力度相對較小;后手拳(右手)由于受到距離、轉髖等影響,擊打速度相對左手慢,但殺傷力大。因此,在創編組合動作時應綜合考慮,合理取舍動作,如圍繞左右拳法速度和力度的組合,直線和斜線的組合,中距離和近距離的組合,擊打軀干和頭部的組合,以及進攻和躲閃,防守和進攻的組合等。這樣能更好地展現散打比賽中拳法技術動作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加大對手的防守難度。又如:左右直拳組合,左左右直拳組合,左直拳、左勾拳、右擺拳組合,右直拳、搖閃(防守)、左勾拳組合等。
2.1.2 腿法動作組合
腿法是中遠距離作戰的技術動作,是比賽中的重要得分手段,具有擊打范圍大、得分點多、殺傷力強、分值高(擊打軀干以上得2分)等特點。以正架勢為例,左腿速度快,但力度相對右腿小;右腿殺傷力大,但速度相對左腿慢。因此,創編動作組合時可圍繞低腿和高腿組合,左腿和右腿組合,直線腿法和斜線腿法組合,速度和力度組合,以及假真動作組合等進行,更好地發揮腿法的最大效能。
2.1.3 拳腿(腿拳)動作組合
拳腿動作組合在比賽中最常見,合理、科學地把拳腿或腿拳動作創編組合,不僅使技術動作更加豐富,變化多端,而且很難被對手發現意圖,為比賽中得分創造更多機會[2]。拳法和腿法在散打比賽中雖然都是重要的得分手段,但其特點和功能、擊打力量和攻擊距離等不同。因此在創編組合中,要充分考慮動作的合理搭配,發揮出拳腿組合的更大能量。例如:以正架勢為例,左手直拳和右腿正蹬組合,雖然都是直線動作,但擊打距離不同。通常情況下,一方運用左手直拳,另一方會本能地后移防守,而此刻緊接著右正蹬腿效果良好,這是中近距離和遠距離的完美結合。
2.1.4 拳腿摔(腿拳摔)動作組合
武術散打技術特點是遠踢、近打、貼身摔。遠踢指的是腿法的攻擊距離,近打指的是拳法的進攻距離,貼身摔指的是靠近對手運用快摔技術[3]。將拳腿摔技術創編在一起,能發揮出更強的擊打效果。觀察比賽發現,運動員拳腿組合能力較強,但往往貼身摔跟不上,導致得分機會流失。其原因大多是運動員在訓練中沒能把拳腿摔技術合理創編組合,導致比賽中缺乏肌肉記憶,沒有搶摔意識。在動作組合的創編中,根據技術的特點、進攻路線、得分的不同部位及虛實等合理組合,尤其是貼身摔,應放在組合中的最后動作。武術散打技術豐富,拳腿摔合理組合創編,能引申出千變萬化的組合動作。
在組合動作的創編中要避免動作銜接過慢,轉換幅度過大,因為這容易被對方識破和防守,影響擊打效果[4-5]。例如:高踹腿和下潛摔組合,先上后下,轉換時間長,距離遠,幅度大,必定影響動作間的轉換和銜接。再如:2個以上的高腿組合擊打頭部,由于腿法從地面踢到頭部的距離遠,從頭部回歸到地面后若再實施腿法攻擊頭部動作,則攻擊距離遠,運行路線長,動作銜接和轉換速度慢,給對手的防守空間大,導致技術運用的成功難度加大。如果拳法和下潛摔組合,高腿和低腿組合,或是低腿和高腿組合,使動作之間的轉換、銜接更加快速和緊密,則擊打質量和效果會更理想。總之,在組合動作的創編中,充分考慮動作間的銜接和轉換。若銜接和轉換協調,速度就會提升,就能提高組合動作擊打的隱蔽性、連續性和突發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得分機會。
武術散打運動中技術是核心,但單一、變化少的技術動作很難在比賽中發揮出良好的效果。運動員只有具備豐富、協調、精湛的技術動作,再通過合理的創編組合,才能在比賽中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當前武術散打比賽進攻節奏加快,擊打頻率加強,對抗強度升級,連續動作擊中累加得分,使組合動作在比賽中更為重要。合理的組合動作不僅能多點得分,控制比賽主動權,提升士氣和信心,而且能抑制對手的進攻,削弱對手的信心,同時展示給觀眾、裁判員以良好的拼搏形象,還可提高比賽的觀賞性,促進武術散打項目的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