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甘肅平涼工業園區綜合辦公室 燕君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一書第29講是“努力把握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六節第335頁至337頁專述“堅持調查研究”。文章指出,堅持調查研究,要找準問題、有的放矢;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要制度化經常化,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調查研究,是一種樸實而具體的一線工作法,通過提出問題,深入現場進行考證,從而掌握實際情況和發展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一些專家學者和從事辦公室工作人士總結說,辦公室是一個單位或部門的“大腦”和“窗口”,是溝通上下的“咽喉”,聯系左右的“紐帶”,也是機關的參謀中心、指揮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務中心,一般具有綜合協調、參謀助手、督辦調研、服務保障四大職能。縱鑒全國各地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園區等經濟功能區,大多數設置了黨政綜合型辦公室,既是聯系領導、聯系部門、聯系企業的“服務部”,也是深化改革、督查考核、信息調研的“參謀部”,是面向全機關履行服務職能的重要部門。
回顧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傳家寶和基本功。毛澤東同志1930年所作的《尋烏調查》5章39節8萬多字,是其農村調查的經典之作。鄧小平同志認為“離開群眾經驗和群眾意見的調查研究,那么,任何天才的領導也不可能進行正確的領導”。1960年10月8日,毛澤東為中央辦公廳工作人員題詞“艱苦樸素”。習近平同志回顧其農村插隊的7年,他認為最大的收獲是懂得了什么叫實際、實事求是。他曾說:“我牢記毛澤東同志的至理名言,堅持調研開局、調研開路,凡事眼睛向下,先當學生,不恥下問,問計于基層、問計于群眾,每年至少用二分之一以上時間深入基層和部門調查研究。”從正定、廈門、寧德、福建、浙江到上海,每到一處任職,習近平同志都要跑遍所轄區域。1978年5月11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沖破思想樊籠的“驚鴻一瞥”,由此引發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真正注重調查研究的典范。1990年3月,習近平同志在《秘書工作的風范——與地縣辦公室干部談心》中說:“我們經濟建設和社會工作上的難點、熱點問題很多,很需要加強調查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措施,提供各級領導決策參考。”2001年,習近平同志的博士論文《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提出要走農村市場化發展路子,正是他在福建任職期間對農村問題深入調研和思考的結果。《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在2002年至2006年主政浙江期間的調研講話節錄。習近平同志說:“幾乎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與浙江廣大干部群眾的真切感情,并在實踐中逐漸跑透了浙江的省情市情縣情”。2014年5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辦公廳調研視察時,要求中辦的同志做到“五個堅持”,即堅持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堅持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堅持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堅持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堅持廉潔自律的道德操守。總書記說:“要圍繞大局出謀劃策、貢獻智慧,‘身在兵位,胸為帥謀’,主動對黨和國家全局工作、對黨中央抓的重點工作進行深入研究,多出大主意、好主意。”立足現實,著眼當下,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審視新時代具有開發區特點的黨政綜合型辦公室具體工作,就是要主動對標對表“中辦”標準,結合實際,主動聯系領導、協調部門、服務企業,圍繞中心工作,緊扣服務大局,致力助企便民,從調查研究做起,著力構建標準支部、一流部門、模范機關。
一是在政治站位上,利用每周三下午固定學習日,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強化黨性鍛煉,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堅決維護”。二是在支部工作上,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等一系列規定要求,圍繞服務中心、建設隊伍開展工作,發揮對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作用,進一步嚴肅組織生活,規范機關“三會一課”制度等“規定動作”。三是在支部建設上,按照機關黨支部建設標準化的具體要求,示范引領,典型帶動,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真正把綜合辦公室黨支部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一緊盯責任落實。抓緊完善規章制度,對機關運行、辦事程序、工作制度以及重要業務流程再修訂、再落實,圍繞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營商環境建設年等載體,認真解決好干什么、誰來干、怎么干、什么時間完成,責任明確到人、到時限、到程序,確保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壓力。二是強化督查考核。對園區黨工委會議、管委會主任會議、黨政聯席會議、黨工委書記辦公會等重要會議和領導同志批示的重點工作進行跟蹤督辦,及時反饋,承辦銷號,通過提醒、催辦、督辦運行機制,確保各項決策要求落到實處。三是加強信息交流。著力破解信息工作短腿問題,建立面向外部的約稿制度和面向內部的“全員搞政務、事務服務政務”工作機制,嚴格落實每月兩篇信息報送制度,組織力量對開發區發展、產業政策、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政策研究,撰寫高質量的理論調研文章,磨礪出一批精品力作,供領導同志決策參考。
一是強化干部培訓。堅持缺什么、補什么、用什么、學什么的原則,定期組織年輕同志進行業務學習,著力培養“提筆能寫、開口能講、遇事能辦”的復合型人才,鍛煉獨當一面的能力,確保辦公室各項工作扎實開展。二是注重“傳幫帶”。充分發揮業務能力出眾、實踐經驗豐富的干部“傳、幫、帶”作用,積極幫助和引導新入職人員快速成長,建立“一對一”培養機制,通過辦文、跟會、跑腿等具體工作,使之盡快融入工作,發揮生力軍作用。三是強化平時考核。通過建立辦公室全員微信群,每周對全體干部職工平時表現進行工作“晾曬”,特別是把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放管服”改革、幫扶企業、信息工作交流等重要事項,作為檢驗辦公室干部擔當有為的重要標尺,讓優秀者有舞臺引領發展、中流者有平臺趕超跨越、后進者有擂臺追求上進,讓“有為才有位”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