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營市黃河路街道辦事處社區辦 王貝貝
城鄉社區協商發展對鞏固黨的執行基礎有著較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也是促進城鄉社區建設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幾年,我國城鄉社區的人口數量顯著提高,社會矛盾越來越多,更加需要以基層協商解決群眾訴求、緩解社會矛盾,使群眾的生活滿意度得到有效提高,使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得到提高,進而為我國社會和諧發展提供有利支持。
作為黨在城鄉社區開展工作的領導核心,社會黨委對建設社區基層民主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在城鄉社區協商發展過程,需要充分認識到黨組織建設對城鄉社區協商發展的重要性。在城鄉社區的黨組織建設過程,需要做好以下幾個環節的引領工作:
(一)社區黨委要引領群眾對協商議題進行篩選。一般社會協商議題都是來自社會單位、居民小組及社會群眾所提出的問題,或是一些要亟待協商的事項,還有社區黨委及居民委員會在分析社情輿論和重大公共事項過程所產生的協商議題。在選擇協商議題的時候,黨組織需要做協商委員會的組織方及重要成員,對協商議題的意義、價值及作用進行甄別,在協商委員會對其進行審議后,將議題上報給社區黨員進行審批,由社區黨委對議題的可行性、代表性及政治性進行把關,確保議題的合法性及合理性。
(二)社區黨委要做好對會議召開方向的引領。通過各種平臺對居民的生活狀況及訴求進行了解,加強對社會協商的宣傳。在協商會議的召開過程中,社區黨委的領導者需要做會議主持人,引導協商會議的方向、主題及流程,確保協商會議貼合黨的政策方針,符合公眾利益,使基層和諧穩定得到保障。
為促進城鄉社區協商發展,需要積極完善相關的制度體系,發揮黨組織的統籌協調作用,注重對社區協商各環節的制度規范,使社會協商的流程不規范、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制度建設上,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將頂層設計作為切入點,對社區協商制度體系進行完善。對黨委領導下的局務監督委員會工作規則等相關制度和居民代表會議、居民會議等議事章程制度進行重點完善。在制定協商會議工作制度的基礎上,對合議、群議、提議、建議、決議、評議等辦法進行靈活運用,使其能夠形成章程加多個制度的制度體系。
(二)將精準長效作為主要目標,對社區協商運行機制進行完善。各級黨委要按照協商發展的基本要求,將基層社區管理經驗集中起來,對社區協商的工作規范進行探究,結合詢問、討論、陳述、協商、結論等幾個環節制定議事流程及議事規則,對協商議題的征集、評審、協商和執行進行具體的規定,使協商會議的整個流程更加規范,有效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三)社區黨委要對協商結果的落實進行引領。對于社區無法解決的問題,需要提交給居民代表會進行討論和審議,將其上報給街道黨工委或相關政府部門,并對其進行跟蹤,協調有關機構解決相關事物。對于社區可以解決的問題,要積極與社區居委會進行聯系,督促相關參與方及涉事主體落實協商結果,并提供一定必要的幫助。在實施協商事項后,需要由各個參與方對其進行評估,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一)要確定社區治理權責清單。依法梳理協商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及鄉鎮的權責邊界,明確群眾自治組織工作事項清單,并在此基礎上,按照做事多協商、遇事多協商、有事多協商的原則,建立協商工作清單制度,確定協商的程序、內容及事項。
(二)要完善居民、相關利益方在社區協商的參與機制。在社區協商或重大公共事務決策中充分體現群眾的意愿。同時,基層黨組織要深入社區中,加強與群眾的溝通建立,與群眾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關系,引導并幫助群眾解決困難,營造共商共治、多元參與的社區治理工作氛圍。
(三)社區黨委要將結果作為導向,督促協商機構切實解決群眾困難。在開展社區協商過程中,黨組織需要將群眾關心的問題作為切入點,引導協商主體進行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思路,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式使社區的協商精神、相互信任、團結精神得到增強,進而有效提高群眾對社區協商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城鄉社區協商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既能夠推動基層黨組織服務及管理力量的下沉,使基層黨建工作中的“虛”“散”“軟”等問題得到解決,也有利于發揮社區協商所具有的社會治理效果,使其能夠成為落實黨的政策方針及重要決策的平臺,對我國社會和諧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各級政府要大力支持社區協商發展,將社區協商的費用納入社會公共服務范圍,提供良好的社區協商發展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