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重慶運輸總公司 黃能 陳赟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文化自信,針對為何要牢牢堅定文化自信以及如何堅定文化自信,總結歸納出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指明了新時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實踐方向,能在諸多意識形態的巨大浪潮中,堅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陣地,抵制腐朽、有害、不良文化的沖擊,確保國家的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
(一)歷史邏輯方面。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形成始終圍繞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以及復興的歷史進程,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度重視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借鑒寶貴的民族歷史經驗,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推動中華優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二)價值邏輯方面。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與中國實際國情的密切融合下應運而生,是對優良傳統文化的再次發揚和創造,文化自信的形成始終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密切聯系現今的時代發展背景,面向大眾和未來。
(三)實踐邏輯方面。自改革開放以來,文化改革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和顯著成效。基層公共文化設施不斷完善,文化投資布局更趨合理,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居民文化消費水平持續提升,對外文化貿易增長強勁,國際文化影響力日益增強,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績,進一步豐富了文化自信的實踐基礎。
(一)文化自信的靈魂。文化自信的靈魂在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傳統文化基礎上形成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傳統文化凝結而成,是中華民族人民共同的價值標準和行為準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深層要素,并針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三點要求,包括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利用學校教育的宣傳作用,還包括強化人民群眾的認同感。
(二)文化自信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了文化軟實力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價值,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重點提及了文化軟實力,指出了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同時,他指出我國的文化優勢及特色,傳統文化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奠基,我們必須給文化以明確的定位,充分發揮文化優勢,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另外,他又提出了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要求,必須搞好自身文化建設,建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文化自信的源泉。首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相互借鑒的民族觀,提出只有通過交流和借鑒才能使文明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實現人類共同文明。其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就要推動創新發展,社會時代的進步推動思想的革新,要重塑文化自信,就必須正確處理繼承和創新之間的關系,保持文化的創新發展。最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時代性與民族性融合的理念,一方面準確把握時代特征和需求,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形成“中國夢”“新常態”這樣的新詞匯。
(一)理論價值。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是對我們黨文化思想的極大豐富,更是堅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方針,堅定“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吸收和借鑒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先進成果的基礎上根據文化建設的新情況和新要求,提出文化自信的新思想,是黨的集體智慧的結晶,更符合黨建工作和文化建設的新要求。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靈魂,沒有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社會的精神支撐和動力,文化應當成為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
(二)實踐價值。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能夠作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指導思想。文化自信深深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不僅指明了文化建設的方向,更凝練了民族精神,促使我國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屹立于世界。同時,文化自新思想又有利于建設文化強國,習近平提出了“四個努力”。文化自信思想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助力,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共同奮斗的目標,以中華文化為基礎,支撐中華民族不斷開拓進取。
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提出,是應時代而生、同時又是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其能助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真正實現,更能深刻體現中華民族繼承、發揚并創新傳統文化。相信在文化自信思想的指引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目標的實現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