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武飚 陳允波
摘要:技工學校培養適應現代化生產、服務需要的中高級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質量,辦學主管部門、學校、用人單位和社會都在密切關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20年)》提出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吸收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因此,技工學校教學質量進行第三方評價與監測是適應教育背景變化的需要。
關鍵詞:技工學校教學質量第三方評價監測現狀調查
課題:本文系廣西“十三五”技工教育立項研究課題“技工學校教學質量第三方評價、監測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
筆者以廣西技工學校為研查對象,對技工學校開展第三方評價與監測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了解技工學校開展第三方評價與監測的現狀,探索開展第三方評價與監測的途徑與方法,為進一步開展教學質量第三方評價與監測提供現實依據及可供借鑒的經驗。
一、調研對象及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主要通過座談、訪談和無記名問卷調查方式收集大量翔實數據,采用描述統計分析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到學校教學管理及教研部門訪談獲取有關信息。問卷調查對象為學校各級管理人員、一線教師和教輔人員。調查內容涉及學校各級管理人員及一線教師對引入教育質量第三方評價、監測模式價值判斷、參與情況和認知情況;學校專業課程設置滿足企業需求情況;教學質量評價、監測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和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效果情況;教學質量評價、監測對畢業生工作后跟蹤了解的內容;教學質量第三方評價、監測的主要的標準、主體和指標體系;學校實施教學質量第三方評價、監測面臨的困難及挑戰等7大方面。
本次調查選取廣西壯族自治區內的南寧、桂林、柳州、來賓等4個主要地市15所技工學校作為調研樣本,召開15次座談會,發放14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39份,獲得了第一手調查資料。調研對象男女比例相當,年齡結構分布合理,25歲至55歲占93.5%;本科學歷占81%,碩士研究生學歷以上占12.5%,平均學歷較高;人員崗位構成中,7.2%是校領導,43.g%是中層領導,專業教師和行政教輔人員或其他占48.g%,管理崗位與一線崗位構成比例大體相當。參與過教學質量第三方評價、監測工作的教師不足4成;了解第三方評價、監測情況的占23.7%,了解一些的占47.5%,不了解或沒聽說過的占28 .8%。關于教育質量第三方評價、監測模式價值判斷方面,認為有好處的占68.3%,認為有部分好處的占27.3%,認為沒有好處或工作量大及麻煩的占4.3%。在樣本學校中引入教學質量第三方評價、監測模式的學校,2014年以前開始引入的占37.4%,2014—2015年引入的占36%,未引入的占26.6%。
二、技工學校教學質量第三方評價、監測的調查結果及分析
1.專業和課程設置滿足企業需求的現狀
(1)關于學校的專業設置滿足行業企業對人才結構的需求情況。根據“專業設置能否滿足行業企業對人才結構的需求”的問卷分析,認為滿足的占14 .4%,認為基本滿足占71.2%,認為無法滿足占10.8%,表示不清楚占3.6%。顯然,專業設置滿足行業企業對人才結構的需求質量有待提高。
(2)課程設置與企業對人才知識技能需求銜接的情況。根據“課程設置能否與企業對人才知識技能需求銜接”的問卷分析,12.9%的調研對象認為能,74 .g%認為基本能,7.g%認為不能,表示不清楚的占4.3%。由此可見,目前的課程設置與企業對人才知識技能需求銜接質量不夠理想。
(3)教學質量第三方評價、監測與企業對人才質量要求銜接基本情況。根據“教學質量評價、監測能否與企業對人才質量要求銜接”的問卷分析,認為能滿足的占31 .7%,認為部分能滿足的占57.6%,認為不能滿足的占5.7%,不清楚的占5.0%。從調查結果看,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基本滿足企業需求,但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在滿足企業需求方面有待進一步改善和加強。
2.教學質量評價、監測在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及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作用
教學質量評價、監測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作用效果。根據“教學質量評價、監測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作用效果”的問卷分析,認為好的占23.8%,較好占64%,效果較差占12.2%。因此,學校教學質量評價、監測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效果進一步發揮還有很大空間。
根據“教學質量評價、監測能否有效促進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及滿足學生發展需求?”的問卷分析,認為能的占38.g%,認為部分能的占51%,認為不能的占4.3%,不清楚的占5.8%。學校的教學質量評價、監測對促進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以及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效果與期望存在一定距離。
3.人才質量標準、培養效率標準和社會效益標準的重要性
根據“第三方評價、監測標準中,哪個標準更重要”的問卷分析,認為人才質量標準更重要的占62.6%,認為培養效率標準更重要的占15.8%,認為社會效益標準更重要的占13.6%,8%表示不清楚。可見,學校的第三方評價、監測中,人才質量標準重要性明顯高于培養效率標準和社會效益標準。
4.當前企業、行業協會和同行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教師授課方法評價情況
通過對“是否有企業、行業協會、同行專家等參與貴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師授課方法的評價”問卷分析,回答“有”的僅占3 6%,回答“有一些”的占48 .g%,回答“從來沒有”的占6.5%,回答不清楚的占8.6%。企業、行業協會、同行專家等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師授課方法的評價已成為一種趨勢,但是企業、行業協會、同行專家等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師授課方法的評價面有待擴大。
5.參與學校教學質量評價、監測的主體情況
通過“教學質量評價、監測有哪些人參與(多選)”的問卷分析,選擇“教學管理人員”的占86 .3%,選擇“教師”的84.2,選“校領導”項的74.1%,選“第三方人員(行業、企業、同行專家)”項的6 6.g%。四個選項個案百分比均大于60%,可以認為目前校領導、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第三方人員(行業、企業、同行專家)共同參與技工學校的教學質量評價、監測己成為一種新常態。但是,第三方人員(行業、企業、同行專家)參與度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