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超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9-070-01
摘 要 加強政工干部隊伍作風的建設,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國有企業生產經營需要保障其政工隊伍的人員具有很好的素質,必須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具有戰斗力的政工隊伍,為國有企業改革實踐開創新局面。
關鍵詞 國有企業 思想政治工作 政工隊伍
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環節,國有企業改革同樣進入深水期,這直接對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要求。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與時代同步、與社會聯系,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建設,本文即結合筆者工作實踐展開探討,從踐行“以人為本”理念、完善政工隊伍建設兩個個角度展開分析探討,希望有效提升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
一、踐行“以人為本”理念,提升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
“以人為本”是國有企業政工工作的核心。國有企業政工工作對象是人,以發現人的問題、解決人的需求和促進人的發展為基本目標,進而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但必須承認,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主義”嚴重。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與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部分企業開始片面追逐經濟效益,忽視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要性。對上級安排的思想政治工作,或是敷衍了事,或是片面追求形式,未能夠將“以人為本”落實到實處。(2)思想政治工作針對性不足。大部分國有企業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無法與時俱進,極不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各項文件精神,也不考慮企業員工的政治意識和理論水平,盲目從宏觀角度說教。而在牽涉到企業員工切身利益時,則避重就輕、避而不談。思想政治工作無法聯系企業員工實際情況,導致工作效率下降。(3)思想政治工作與工作實踐聯系不夠緊密。部分國有企業在思想政治工作尚未能夠結合企業實際情況,不尊重企業員工的主體地位,工作觀念陳舊,工作方式滯后,直接導致思想政治工作時效性不足。
踐行以人為本理念,是企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本文認為國有企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踐行“以人為本”理念:(1)尊重企業員工的主體地位,提高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尋找思想政治工作定位,尊重企業員工主體地位。除此之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還應該細化,將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相互融合,以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作積極性。(2)尊重企業員工的基本需求。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應該深入基層,與企業職工平等對話,了解企業員工思想的共通性,以解決員工需求為工作落腳點,消除企業員工的消極情緒。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更應該尊重企業員工的個體差異性。為調動企業員工工作積極性,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在工作內容中體現出崗位要求與員工特征,不斷強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
二、完善政工隊伍建設,提高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質量
專業、優秀和高效的政工隊伍是提高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前提。專業的政工人員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能夠結合新形勢、新問題,采取新方法和新內容來解決企業員工存在的問題。必須承認,當前國有企業政工隊伍存在諸多結構性問題,如工作經驗不足、學科專業不匹配等,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本文認為政工隊伍結構性問題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1)政工隊伍專業化程度嚴重不足。部分國有企業不重視思想政治工作,政工隊伍大部分均非思想政治專業出身,或者臨時轉崗或者剛畢業的大學生。專業化程度嚴重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政工隊伍有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因。(2)政工隊伍績效考核未能夠與思想政治工作聯系。一些國有企業輕視思想政治工作,導致政工隊伍建設責任不明確、分工不清晰、機制不完善。績效考核直接與思想政治工作脫離,不能有效發揮績效考核的引導作用。
必須承認,思想政治工作是系統性、長期性、復雜性工作。加強政工工作隊伍建設,是提高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重要基礎,更是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本文認為國有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完善政工隊伍建設。(1)完善政工隊伍結構,合理的政工隊伍人員結構,有利于轉變隊伍思想理念,便于聯系工作實踐,解決實際矛盾。國有企業既應該招收部分高學歷、專業對口人才,也要將部分工作經驗豐富、了解基層的企業職工流入到隊伍中。(2)建立高效的績效考核體系,發揮績效考核的激勵作用。國有企業應該強化績效考核體系建設,為不同崗位、不同工種設置科學的評價標準,并嚴格落實績效考核結果,發揮其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尹.新形勢下加強企業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J].現代國企研究,2018(24).
[2]張衛紅.經濟背景下企業政工干部隊伍的完善[J].商,2013(16).
[3]蔣素娟.對國企基層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05).
[4]崔成波.對國企基層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