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瑤
【摘要】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學生走上社會后,閱讀將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培養學生喜歡閱讀,熱愛閱讀,是語文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問題。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享受,是培養學生閱讀的內在動機和根源。
【關鍵詞】閱讀;氛圍;策略;習慣
培養學生喜歡閱讀,熱愛閱讀,享受閱讀是當今時代發展為我們語文教師提出的新的挑戰。過去倡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說明讀書學習的重要性。現在人們追捧的是“一部手機走天下”,書本卻逐漸被人們淡化。目前國家提倡讀書,提倡閱讀,尤其是經典閱讀,看到了閱讀對人生的重要性。要想讓學生成為“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才足以鑒古,明足以照下”[1]的俊杰,就需要培養學生學會閱讀,在閱讀中修煉品德,增長智慧,提升素質。讓學生像追捧手機一樣去熱衷閱讀,享受閱讀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成功。
一、營造閱讀氛圍——讓學生愛上讀
想要閱讀成為一種享受,首先得喜歡讀。強迫學生去做某件事,學生會有反感的心理,也不愿意付出努力。學生要是心甘情愿地做某件事,就會樂此不疲,并愿意付出努力和辛勞。營造一種閱讀氛圍,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生帶入這個氛圍,并讓學生在這個氛圍中享受到快樂和喜悅,學生就會愛上閱讀,喜歡閱讀。
教師利用每天晨讀的幾分鐘時間,有意識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給學生讀一小段經典,并陶醉在其中,聲情并茂,如醉如癡,讓學生感到教師的閱讀是一種享受。讀后扼要說明其精華、啟發和自己的感悟,讓學生欣賞,進而讓學生羨慕,勾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然后,鼓勵學生模仿?,F在的學生自尊心強,表現欲望更強,特別喜歡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為了在同學面前朗讀得有感情,有激情,有感染力,能夠贏得師生的認可和羨慕的目光,他們背后吃多少苦都愿意。
在選擇體裁上要循序漸進,由淺及深,可以是教材中的古詩詞,也可以是課內外文章中的經典語句。開始學生多以朗讀古詩詞為主,朗朗上口,感情豐富。此外,也要注重其他體裁的閱讀,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必說碧綠的菜畦……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2]
在閱讀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不要過高,優點放大,缺點指導,以鼓勵、表揚為主,讓參與閱讀的學生在其他學生面前很有面子,有自豪感、成就感、榮譽感。
最后,學生自覺參加,但不能漏掉每個學生。營造這樣一種閱讀的氛圍,創設一個學生展現自我閱讀水平的平臺,使晨讀變成學生每天的期盼,變成學生體驗到閱讀所帶來的成就感和價值感的平臺,這樣學生就會逐漸愛上閱讀。
二、教給閱讀的策略——讓學生讀中有得
學生喜歡閱讀,愛上閱讀,只是感受閱讀魅力的開始,讀中思,讀中得,讀中悟,讀中受到的啟發、感染和教育才是閱讀的目的。
一是教給學生一些閱讀方法,如朗讀法、默讀法、略讀法、精讀法等等。根據初中生愿意表現的心理,個人比較傾向有感情地朗讀。朗讀過程的確是一種享受,讀到高興處,手舞足蹈,眉開眼笑;讀到悲傷處,聲音哽咽,潸然淚下。這樣既讀出了文章的魂,又會被文章的精髓所感染,學生也比較喜愛。
二是讀體裁。體裁不同,風格不同,長短不同,要求不同,所含要素、所要抓住的重點也不同,閱讀方法相應地也會有所不同。靈活運用朗讀法、默讀法、略讀法、精讀法,便于學生在閱讀不同體裁的時候就能夠及時找準文章的結構與內涵。如長篇文章默讀,根據閱讀所要完成的問題,粗讀掌握大概,精讀究其內涵,如粗讀把握記敘文的六要素、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根據閱讀所要回答的問題,再精讀文章。還要指導學生如何依據不同體裁抓住特征,找到中心語句和經典的語句。久而久之,學生就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切記,不要像講課文那樣去講授方法,否則學生會反感,還會產生壓力,形成負擔,逐漸失去了閱讀的興趣,要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三是從閱讀經典開始。因為經典有其獨特的魅力,并且朗朗上口,學生喜歡,也好概括內涵。對于在長篇閱讀中獲取知識這方面的指導就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每個學期有幾個單元,每個單元是什么體裁,其寫作方法是什么,有哪些要素,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學生也就慢慢地掌握了。這樣,學生閱讀文章如飲甘露,回味無窮,既是一種享受,也獲得了知識。
三、養成習慣——讓學生終身受益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在學校學習到的文化知識是有限的,走出校門后,閱讀將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可以說閱讀將伴隨一個人的一生。為了解決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回到學校重新學習的可能性小,這就需要通過閱讀相關材料,從中獲取破解問題的辦法。讓學生感受閱讀的魅力,恰是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動機和根源。閱讀習慣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愿意讀,二是愿意記。培養學生閱讀的這兩個習慣,就是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成就,將使學生受益終身。
第一要培養閱讀的習慣。就是培養學生對文字或文章的一種親近感、一種熱愛的情懷,讓學生對書籍有著特殊的感情,熱衷讀書,喜愛讀書,讓書籍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對學生的一生都是莫大的幫助。
第二要培養記憶的習慣。讀而不記是閱讀的一種缺憾,如同“水過地皮干”,文章的精髓、文章的美,沒有滋潤到學生的心田。尤其是記憶一些經典,既是語文課標的要求,也是學生成長的需要。學生時期的記憶比較牢固,現在回想起我們記憶的經典語句和篇章,多數都是學生期間記下來的。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記憶一些典范、一些美文、一些詩句,將會使學生受用終身。一是可以通過開展各種閱讀比賽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朗讀比賽、中華經典閱讀比賽等,既可以鞏固學生的記憶,又能讓學生體會閱讀的美,享受閱讀的快樂。二是可以在節假日利用手機在班級的微信群播一段自己的朗讀,并說出感想和喜歡的語句。還可以錄一段閱讀視頻發在火山視頻或快手上。平時上學期間要求學生每個月閱讀一本經典,不用太厚,如《聲律啟蒙》《幼學瓊林》《成語故事》《唐詩宋詞》等;寒暑假結合每日的打卡活動提倡讀一本名著。
曾國藩說:“讀書可以變換骨相?!边@句話頗有道理,讀書就算改變不了你的容貌,但骨子里透出你非凡的氣質,會使你超凡脫俗,使旁人覺得你英俊瀟灑。在享受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享受閱讀的快樂,真是繁華萬千喧囂中,有閱讀的幽靜。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享受,成為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的主要手段,把讀書作為人生的追求和最大樂趣,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將其傳承和發揚光大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西漢)黃石公.素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4-5.
[2]溫儒敏.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