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琳 李元媛 (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210037)
作為世界遺產明代的建筑藝術南京典型的陵墓建筑明孝陵,無疑的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它不僅涵蓋了當時的建筑風格,也涉及了政治,經濟、人文;明代的陵墓建筑明孝陵代表著明初皇家建筑的藝術成就,彰顯了最高級別的建筑藝術;規模宏大且具有嚴格等級制度的布局,精湛工藝與嚴謹選材的細部裝飾,更體現了明孝陵是凝聚了當時美術家,設計師、工程師、建筑師、風水師的最高智慧于一體的陵墓建筑。
建筑、繪畫、雕塑是西方的三大藝術形式;而中國將建筑看作為藝術相當的晚,但是并不影響其藝術價值。陵墓建筑是中國古建筑中最宏偉、最龐大的建筑群之一。這些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也有少數建造在平原上,中國陵園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墻,四面開門,四角建造角樓;而我要介紹的南京明孝陵便是明代陵墓建筑的典型代表。
陵墓建筑是中國古代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人基于人死而靈魂不滅的觀念,認為死后靈魂可以得到歸宿,視死與視生,普遍重視喪葬,位高權重的人更是重視死后的居所,因此,無論任何階層對陵墓皆精心構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陵墓建筑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產生了舉世罕見的、龐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歷史演變過程中,陵墓建筑逐步與繪畫、書法、雕刻等諸藝術門派融為一體,成為反映多種藝術成就的綜合體,其中的陵墓壁畫,斗拱彩繪,建筑紋樣的藝術設計也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價值。
明代建筑彩畫以旋子彩畫為主流;旋子枋心彩畫大致分為:金線大點金,墨線大點金、墨線小點金、雅伍墨四種。其等第高下依用金量及繁簡程度而定。金線大點金、墨線大點金以上兩種彩畫為上等彩畫。墨線小點金同墨線大點金,但僅花心和梔花瀝粉貼金,空枋心為中等彩畫;雅伍墨規制為全部墨線,無瀝粉,無暈,無金,青綠間色,為次等彩畫。

等級觀念也是影響官式建筑的重要因素,具有一定的嚴格性與規范性;包括建筑中的彩畫樣式、布局格式、色調種類、陳設物品、裝修風格、選材種類,更體現了時代的特征性。
彩畫也是分等級與功用的,色彩的濃烈與淡雅代表的意義便不相同;這些獨特的裝飾手段變成了中國的建筑裝飾特色,在古代的建筑裝飾中,大膽的設色給人以獨特的視覺感受。
關于蓋造房屋和彩畫的等級制度:官員不準用重檐斗拱、繪畫藻井;庶民不準用斗拱及彩色裝飾;古代帝王、后妃、圣賢人物的故事也不準被雕刻在房屋上,日、月、龍、鳳和麒麟等紋樣也是被嚴格使用的。
中國彩畫裝飾的出現,原因之一是為了保護木材,也就是將油彩涂在木結構中裸露在外面的部分,防止時間長木材被腐蝕;其二是裝飾性的,彩畫的出現,打破了木結構的單調性,顯得更加的活潑與鮮亮,而彩畫裝飾為中國建筑所特有。
彩畫主要分布在木結構建筑的斗拱、藻井、門楣、柱壁、以及外檐上。明代的建筑彩畫,在施繪時,步驟為先在木構建筑表面涂上一層以豬血、面粉、桐油、磚粉等材料組合的如混凝土一樣的保護殼,這種做法被稱為地仗,它具有保護和裝飾木結構建筑的作用。

紋樣莊嚴、結構嚴謹、配列均衡是明代建筑彩畫的總體特點。在裝飾紋樣上,植物和幾何多采用對稱的形式;彩畫上的圖案多是橢圓的團花、圓形的旋子、扁長的如意頭、靈蛇異獸、云氣仙靈、河渠水藻;彩畫上的色彩完全以藍綠為主的冷色調,中又會點綴一些紅色,色調淡雅又不失活潑。
云龍包袱彩畫是一種較為尊貴的彩畫,而明孝陵的天花藻井上便采用這樣的彩畫,由此可知為身份與地位的象征。
這種彩畫是以瀝粉片金龍為母題,在梁枋中部有一半圓形包袱構圖,包袱內繪瀝粉片金龍,龍的四周布滿云朵,云朵為瀝粉金琢墨,以朱、丹、青、綠攢退。同樣,在藻頭部位也繪有云龍圖案,故稱云龍包袱彩畫。云龍包袱彩畫是較為華麗的彩畫。
明代的建筑彩畫中如意頭的的心部稍加了一些變化,其紋樣更接近團花。在明孝陵彩畫中多有體現,有些花心還有放射狀的花蕊,更好的增加花心的擴展效果,給人以視覺的感受不同;花心也多為瀝粉貼金,中有增加朱、綠加以修飾,由此可看出明孝陵的旋花花心圖案紋樣的設計的藝術價值不凡,對后世的影響深遠。

通過明代建筑藝術彩畫的分析,以及南京明孝陵木結構建筑彩畫的了解,可以看出,中國古建筑中的建筑藝術的地位之高,明孝陵作為一項具有創造性的皇家陵寢工程,集聚了當時最高的藝術家、建筑師、政治家、風水師智慧于一體的偉大杰作。明孝陵是秉承“天人合一”的宗旨,強調人文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高度統一。建筑藝術與裝飾藝術也是明初的最高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