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知學
(甘肅省中醫藥大學定西校區,甘肅 定西 743000)
一直以來,學訓矛盾始終是制約和影響青少年足球運動后備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因素。在專業足球學校中,往往將重點放在足球運動的技能訓練上,忽略了相關文化知識的學習與培養。在一般學校,受師資力量、教學體系限制,很難為學生提供專業、系統化的足球技能訓練,這就影響了學生的職業技能成長,限制了學生足球競技水平的持續提升。如何有效化解足球教學訓練中“文化學習”與“技能訓練”間的矛盾,尋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就成為當前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足球運動是一項技能與實踐并重的運動,良好的足球人才培養,既需要系統化的技能教學,也需要有完善的比賽活動,通過學生“實戰參與”,有效提升學生對足球運動的理解。目前我國缺乏完善、常態化的青少年足球賽事活動,特別是缺乏系統化的賽事組織,從而使得足球后備人才缺乏應有的鍛煉空間與實踐機會,影響了后備人才足球技能的科學、持續提升,這也很難使人才的運動技能在賽事實踐與交流中得以提升。
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是成為專業的足球運動員,因此,人才的“成材率”直接關系人才培養體系的具體實施。事實上,目前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時,受市場化、職業化等諸多因素限制,很多后備人才無法成長為專業的足球運動員。從人才轉化問題看,未能構建成長性與轉化性人才培養機制,后備人才不具備持續進步、提升的空間,影響了后備人才參與運動訓練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得許多有成長潛力和運動天賦的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很難得到真正成才。
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是一項包含多種資源、多個環節的項目,因此,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既需要發揮校園力量的引導價值,也要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其中。按照教育部部署,2020年我國足球特色學校要達到4萬多所,但是就目前社會力量參與狀況,以及足球教練員培養實際看,缺乏完善的資源配備,在活動場地、資金人才和政策應用方面都存在不足。此外,校園力量與社會力量之間也缺乏有效銜接,尤其是缺乏兩者資源整合的主導力量,影響了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性。
人才“一條龍”培養體系包含“從小學到大學”,整合“校內與社會”多種資源的一體化機制。因此,立足足球知識與技能廣泛普及,形成以學校教育為載體,學訓結合的“一條龍”培養體系是我國足球改革創新的突破口,也是關鍵發力點。對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活動來說,構建完善的培養體系,能夠實現以下價值。
培養理念是影響人才培養效果和科學成長的重要因素。與以往人才培養機制相比,“一條龍”體系是一種整體性、關聯性的培養機制。該機制注重從后備人才的基本素質、興趣愛好和職業成長等多角度出發,構建大中小相銜接的培養機制,讓后備人才能夠成長為專業運動員。“一條龍”體系是一種人性化、完善化的人才培養機制。在該培養體系中,更多關注的是人才的職業成長,并非簡單的技能訓練或者足球知識。通過將人才培養與職業綜合成長相結合,實現青少年足球運動人才培養的最佳效果。
培養模式是影響人才成長的核心因素。與傳統培養機制不同,“一條龍”培養體系遵循了足球后備人才培養規律、青少年運動員成長規律,并且詮釋了“體育教育回歸學生培養”這一教育本質。在這一模式中,除了建設傳統學校,也注重建設足球特色學校,實現社會力量與教學力量的有效銜接,從而有效突破傳統、單一的人才教育方式。在“一條龍”后備人才培養體系中,通過合理分解足球教學職責,突出角色定位,實現人才教育方式的本質革新。
以往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時,由于缺乏統一、科學的培養平臺,限制了人才培養的轉化效果。對足球運動后備人才培養來說,要想實現最佳培養效果,除了常態化的教學、訓練之外,良好的社會環境及系統化的賽事體系都是優化這一效果的關鍵動力。因此,整合了賽事與訓練的“一條龍”培養體系,不僅是多層次的足球運動人才培養體系,更是整合多種資源的培養機制,這一體系也為足球后備人才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氛圍。
我國足球運動人才培養時,缺乏系統化的賽事組織,未能構建體系化的人才培養機制,制約了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成才” “成長”。因此,在構建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一條龍”培養策略時,要構建以學校足球教學主、職業俱樂部相輔、學校培養與俱樂部培養有機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整合多種資源,構建系統化的足球競賽機制,從而為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隊伍建設奠定重要基礎。
足球運動作為一種競技性強、體能要求高的運動形式,科學完善的選材活動直接關系到運動員的職業成長。選材活動也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與訓練的結果。實踐證明,基于科學標準的選材活動能夠使運動員和教練員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實現自身綜合技能的全面提升。因此,在足球后備人才“一條龍”培養過程中,要從科學選材出發,結合速度、爆發力、體能等多種要素選擇人才,同時也要結合足球運動訓練的各種階段,制訂與后備人才基礎素質相關的訓練方案,確保后備人才實現科學化成長。
要想實現足球運動人才培養的最佳效果,就需要為學生提供系統、持續的足球教學、訓練機制,尤其要保證各個教學階段間的連貫性,為運動員培養提供不間斷的成長機制。對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一條龍”培養體系來說,本質旨在構建以高校足球教育為核心,小學、中學與高校三者有效銜接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因此,要發揮“一條龍”優勢,合理分工足球教學訓練資源,實現足球后備人才的有序培養。在統籌后備人才培養機制時,要針對不同階段,合理分工培養職責,同時也要注重構建科學、常態化的人才輸送機制,確保人才能夠得到系統化、層次化成長。在教學、訓練過程中,要破解傳統“學訓矛盾”,對教學與訓練進行合理分工,尤其是要結合后備人才的興趣愛好、成長需要,制定有側重、有針對性的教學訓練機制,讓后備人才的文化知識與技能素養能夠得到全面提升。
比賽是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活動的重要環節,良好的賽事活動也將有效激發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同時也將補充課內教學、課外訓練所不具有的心理教育與賽場技巧訓練等。同時,科學完善的競賽體系,也應成為“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保障。在青少年足球運動人才培養時,要注重發揮賽事活動的交流效果,除了開展推廣、普及校園足球運動的賽事機制外,也要構建培養足球競技人才的賽事活動和足球人才選拔賽事活動,通過搭建立體化、多層次的賽事交流體系,使后備人才能夠通過在系列化賽事活動中得以技能提升。當然,在“一條龍”人才培養機制中,要立足各個階段的教學、訓練特征,構建相匹配、相銜接的賽事交流機制 。
在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時,要注重整合多種資源,實現資源開發應用的最大價值。實際上,當前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時,存在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資源短缺問題,無論是場地、器材等基礎性資源,還是教練員、理論研究等資源都很難得到有效滿足。相對于高中、大學而言,多數中小學在場地、師資力量方面都相對不足,當然,不能盲目增加投入,對現有資源進行統籌和整合,確保資源應用實現最大合力。因此,在當前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一條龍”培養時,要打破傳統思維,為教練員與運動員搭建良好的訓練環境與培養空間,確保后備人才能夠實現持續成長。同時,要釋放政策,構建靈活的足球教育機制,為社會力量參與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提供空間與環境。
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狀況客觀反映了足球運動的成熟度與競爭力。從我國足球運動改革要求看,只有構建完善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才能為我國足球運動發展提供堅實力量。結合我國足球運動實際看,尚未構建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影響了足球比賽的成績,影響了我國足球運動長遠、科學化發展。結合世界足球強國的發展經驗看,立足青少年學生體能實際和運動興趣,融入足球運動改革訴求,構建“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將推動我國足球運動實現科學、良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