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徐翠萍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乒乓球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屬于一項技巧性為主、身體素質為輔的運動項目。乒乓球運動場地小、設備簡單且容易入門,大部分高職生都會乒乓球運動。但高中階段學習任務重,體育教學實踐往往被其他課程擠占,雖然部分學生會打乒乓球,但自身缺少系統與科學的訓練,使得他們運動技巧不足,對乒乓球運動興趣不足。文中分析提高乒乓球教學質量的措施。
青少年對乒乓球運動較為喜歡,各個學校中也是最常見的一項運動,滿足學生運動需求并提升學生身體素養,實現學生健康發展。乒乓球運動主要為靈敏性與技巧性,運動時需要參與者及時反映,并用球拍接住球,提升學生的反應力與身體靈敏度。乒乓球運動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乒乓球運動過程中,需要學生具有一定技術水平,利用嫻熟的技術水平提高勝利的可能。通知,提升學生反應能力與靈敏度,提高學生智力水平,實現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乒乓球運動作為一項娛樂活動,學生在可以繁忙學習之余緩解壓力,維持對學生學習的興趣,利用乒乓球運動提升學生體育素養。同時,乒乓球運動強度低,危險系數低,幾乎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到運動中。
乒乓球運動需要兩人進行對抗運動,球路運動呈現出多元化特點,要求學生采取相應的措施面對乒乓球,一定程度提升學生的對抗能力,培養學生速度與耐力,奠定后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的身體素質。
大部分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中并未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也沒有考慮學生未來就業需求,僅將乒乓球作為體育課程的一部分,依舊采取班級授課與自然分組的模式,造成乒乓球教學中講解不規范,不同專業的學生采取同一教學方法,學生理解程度不同。教學過程中采取統一教學方法,重視提高學生運動技巧,忽視培養其喜好與特長,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造成乒乓球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效率低、教學質量差的問題。
我國的部分高職對于乒乓球教學資源的設置存在陳舊、知識量小的缺點,有的課程照搬國外教材內容,嚴重影響了教學資源的有效配置。課堂教學方法單一且興趣不足,加上學校重視度不足,使得大部分學生缺少學習的興趣,不利于素質教育的開展。
如果教師一直不能進行自我調節或緩解自身的精神壓力,很可能把這種負面的情緒帶到生活中,導致家庭矛盾發生。體育教師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社會工作人群,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迅速發展,教師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影響,也會給學生的心里健康產生影響,因此教師一旦把職業疲倦的態度或負面情緒帶到體育教育工作中,對學生的心靈會產生極大的陰影,針對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進行預防和提出相應的策略。
乒乓球運動很多動作都是連續與瞬間性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難以掌握,無法仔細觀察球路,學生就業無法學習。傳統教學模式下,體育教師需要反復多次講解方便學生掌握技能,教學效率偏低。引入多媒體技術后,教師可以利用播放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對每一個動作進行仔細觀察,準確掌握運動技能,接著學生熟悉這些基本動作后,多次練習并加深對其理解,提升學生乒乓球運動技能。
學生借助多媒體清楚觀察乒乓球技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并在課堂上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對比錯誤動作與示范動作,讓學生明白自己錯誤動作的表現、成因,及時采取糾偏措施。學生也可以在課余時間進行觀看,熟練掌握乒乓球運動技巧,并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大幅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乒乓球練習中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多球練習方法,實質上就是通過多個球對學生進行技術練習,乒乓球訓練對多個球進行,全面鍛煉學生反應速度、接球速度及手臂力量,加深學生手臂記憶,提升學生技術水平。
1.反手推擋練習。正式訓練前教師站在乒乓球案一段發球,學生站在球案另一邊準備接球,但這個過程中學生徒手模仿接球動作。正式訓練后教師站在球案左邊開進球網附近側身用正手攻方式發送定點求。完成第一個球發送后,教師接著發送第二個,展開循環往復,無論學生能否接到都要繼續??焖俳忧蜻^程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給予及時糾正,同時注意學生接球體態與姿勢。
2.發球練習措施。乒乓球運動中發球最為基本,只有掌握基礎發球技巧才能進行其他技巧的練習。學生進行發球練習時,要腳踏實地進行,由簡到難、逐步加大難度,從基本的平擊球開始,當學生掌握后開始旋球練習,接著定點練習與多球式練習,進而增加訓練強度與次數,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高職院校乒乓球教學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改善傳統體育課堂教學方法的不足,大幅度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促進高職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奠定后續走上工作崗位的基礎。希望通過本文論述,為類似研究提供借鑒,改善乒乓球教學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