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濤 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
簡單來說,有效教學主要是指一種能夠達到平均水準的教學活動。在有效教學的理念中,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是最重要的基礎。也就是說,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需要為基礎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進行優化與完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小學體育的教學質量。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動作示范是十分符合體育學科特點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運動訓練或技能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所謂動作示范,主要是指教師將學生所要學習動作的標準動作給學生進行直觀的演示,使學生了解動作的整體特點和結構,從而使學生形成更加形象和直觀的動作印象。不難理解,這是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進行行為定向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向學生進行動作示范,只有這樣,才能為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創造必要的前提條件。
教學“軟式排球”中“雙手正面墊球”這部分內容時,為了使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相關的技術動作,我在教學中根據整體示范與分解示范相結合的方式給學生進行了動作示范。首先,我給學生演示了整套動作,使學生對這套動作的整體流程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我進行了分解示范,給學生詳細講述了在雙手正面墊球中每一個技術環節的動作要領:(1)要充分保持身體放松,將雙腳一前一后自然分開站立;(2)要對來球的落點有一個大致的判斷,并且要迅速移動身體,提前到位,從而給墊球留下足夠的時間;(3)手臂要夾緊,小臂保持緊繃狀態,用手腕以上十公分的位置擊球,切勿用手部擊球;(4)在接球時,要根據來球方向主動迎球,但不能太過用力,尤其是在防守扣球時,要適當進行緩沖卸力;(5)在進行擊球時,要用手臂的力量主動將球送出。通過我的示范講解,使得大部分學生都對這一動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從而為學生掌握相關內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教師應該明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差異性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現象,尤其是在體育教學中,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更是教師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所謂分層教學,主要就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能力水平將學生劃分為幾組各自水平比較接近的群體,并對不同群體加以區別對待的方法。毋庸置疑,利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符合不同學生的實際特點,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學習中取得一定的發展和進步。
田徑項目是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點,尤其是跑步,更是一項十分基礎的運動。小學高年級,體育教學中開始進行中長跑的訓練,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達到中長跑正常的訓練標準。于是,我在教學中首先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學生進行了測評,測評的標準為:男生(50米×8往返跑):優秀:1分42秒以下,良好:1分45秒—1分48秒,及格:1分51秒—2分18秒,不及格:2分22秒以下;女生(50米×8往返跑):優秀:1分47秒以下,良好:1分50秒—1分53秒,及格:1分56秒—2分23秒,不及格:2分27秒。按照這一標準,我將男女生中成績為優秀和良好的學生編為A組,將成績為及格的學生編為B組,將成績為不及格的學生編為C組。在實際的訓練中,我對A組的跑步長度和跑步時間都有較高的要求,B組的學生則是按照正常的標準進行訓練,C組的學生則是以掌握基本的動作要領和技能為主,對于運動強度沒有過高要求。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我根據學生的訓練效果重新進行了編組。通過這種訓練方式,使學生的運動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度無疑會對最終的教學效果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實施一些趣味性的教學策略,這樣一來,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運動熱情,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運動當中,進而有效保障課堂教學的質量。
在“小足球”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了腳內側踢球的動作方法,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熱情,我設計了一個課堂游戲:學生在操場中央圍成一圈,在圈內放入若干標志筒,學生站在外圍用腳內側踢球的方式進行傳球練習,在傳球過程中,如果足球碰到標志筒,那么傳球的學生則被淘汰,游戲繼續進行,直到決出最后的勝利者。借助這個游戲,有效活躍了課堂學習的氛圍,從而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
總結來說,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不斷對教學手段進行改進與完善,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從而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