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課外體育活動主要是指在體育課程之外,學生從事的體育活動。即:學生在學校中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參加的一些體育活動,例如:課余體育鍛煉、課余體育訓練、課余體育競賽等,同時還包括學生自發參與的一切校內的體育活動。可以說,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課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升學生體質的重要途徑。
為了進一步對廣州民辦高職院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進行分析,筆者選取了廣州市的五所民辦高校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充分利用調查問卷、專家訪談等形式,并結合相關研究成果,對其進行了研究。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共發放處調查問卷780份,收回有效問卷773份,問卷有效率為99.1%。
對調查問卷結果進行分析,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無法提出合理、特色的場地和運動器材
體育場館設施、相關的體育器材設備是保證課外體育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但是在調查中顯示,5所民辦高職院校中,400m標準塑膠田徑場只有3個學校達標,只有2所學校有游泳池,1所院校有體質測試館。5所學校中,雖然都設有健身器械區,但是面積比較小,并未達到相應的標準。3所有效有室內的羽毛球館,排球和網球場雖然都有,但是場地面積、體育器械并未達到相應的標準。
在這種情況下,鑒于民辦高職院校中無法提供出合理的、特色的場地和運動器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課外運動的可行性,進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運動興趣,甚至成為學生不參與課外運動的借口。
2.學生缺乏有力的組織、多樣的體育項目選擇
在民辦院校中,領導對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尤為重要,直接影響了課外活動開展的效果。在本次調查中顯示,5所學校中,比較重視的有2所,非常重視的僅僅1所,不夠重視的學校有2所。學校這種只重視學生職業專業課程教育,忽視學生運動和健康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沒有形成自主鍛煉的習慣。通常情況下,在民辦院校中,很少有社團組織學生參與各類課外的體育活動。
3.學生參與課外體育積極性低、活動時間少、頻率低
在調查中顯示,多數學生僅僅將體育作為學校考試的一種手段,并未真正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甚至在調查中發現約有36%左右學生表示不喜歡體育運動,而非常喜歡體育運動的學生僅僅只有28%左右,在這種態度的影響下,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熱情程度更是比較低;另外,在調查中顯示,學生已經已經形成了常年在教室內扶案學習的習慣,以至于其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即便是參與課外體育活動,也僅僅是以娛樂、交朋友為主,并且集中持續在晚上這段時間內;最后,在對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運動頻率的調查中顯示,每周參與1-2次的學生最多,約為67%左右,還要有15%左右的學生基本上不會參與到課外體育活動中,能夠以堅持5次以上學生,不足6%。
在這種參與積極性低、活動時間少、頻率低的情況下,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參與的情況自然會受到影響[1]。
為了更好地開展高職院校體育課外活動,民辦高職院校的領導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將其納入到辦學的規劃和人才培養中,使其真正成為人才培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課外體育活動進行科學、多樣化的管理,使得課外體育活動與其他的課程一樣重要;另一方面,學校還必須要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宣傳,給學生營造一個體育氛圍,并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體育運動觀念,幫助其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課外活動中。
在更好地開展高校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針對目前體育場館、體育機械器材設施缺乏的現象,應加大經費投入,不斷加強其建設。對此,民辦高職院校在加大經費投入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自籌資金、企業贊助等方式,不斷加大資金的投入,不斷完善學校中相關的體育設施,進而給學生提供一個充足的課外體育活動場所。同時,在不影響學生體育活動爭產剛開展的情況下,還可以充分借助出租、有償開放、承包等形式,對其進行管理,以緩解經費不足的現象。
民辦高職學校在開展體育課外活動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逐漸形成以健康建設、休閑趣味、業余體育競賽為住的課外體育活動,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體育課外活動需求。例如,可以組織專門項目體育俱樂部,更好地滿足學生健身、娛樂和休閑的需求,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興趣;還可以組織社團舉行趣味性的體育活動、體育競賽等,以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2]。
綜上所述,課外體育活動是民辦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質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但在調查中顯示,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現狀并不十分理想,基于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提升高職院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參與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