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云帆
摘 要:醫學實踐教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理論知識、強化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是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和增強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文章從完善醫學實踐教學體系、增加醫學實踐教學時間、優化醫學實踐教學內容、改革醫學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醫學實踐教學管理五方面,對高職醫學生理學實踐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關鍵詞:醫學生理學;實踐教學;高職;改革;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G718.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30-0008-02
生理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它所有的知識都來自臨床實踐和實驗研究。而且生理學又是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其涉及的內容多、知識面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理解和掌握。因此,針對生理學的特點和高職醫學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從多方面進行積極改革。
一、完善醫學實踐教學體系
醫學實踐教學體系是實踐教學活動各個要素構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其主要是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運用系統的理論和方法,對組成實踐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整體設計,再通過合理的實踐課程和環節設置,建立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結構和功能最優化的教學體系。實踐教學作為高職醫學教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鞏固理論知識的有效方法,是提高高職醫學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根據高職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實踐教學要求,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科學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對教學計劃進行合理修改,對實踐課程目標、課程結構、教學時間、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認真研究和探討,調整課程目標和課程結構,增加實踐教學時間,優化實踐教學內容,構建以“學生為主體、育人為根本,培養能力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緊密結合,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還要改變傳統醫學模式下重理論輕實踐、重診斷治療輕技能與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重視未來社會對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要求,不斷完善醫學實踐教學體系,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增加醫學實踐教學時間
醫學實踐教學是學生獲取、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能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醫學實踐教學時間是教師完成醫學實踐教學任務的根本保證。因此,在制定醫學實踐教學標準時,教師要把實踐教學擺到重要的位置,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突出專業特色,體現應用性和針對性,因材施教,并結合專業特點,合理制定實踐教學方案,科學增加實踐教學比重,改變過去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觀念,以創新實踐育人方法為基礎,注重學思結合,注重知行統一,注重能力培養,充分發揮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同時,教師要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基礎與創新并重”,增加醫學實踐教學時間,確保實踐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優化醫學實踐教學內容
醫學實踐教學內容是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應重視實驗、見習、實訓、實習、社會實踐和論文(設計)等教學環節。教師要把開展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改革教學內容的結構和層次,在實踐教學內容設計上進行合理安排與取舍,保留常規、經典的實驗,減小重復性的論證實驗,增加應用性、綜合性和設計性的實驗,保證實驗內容的適用性、專業性和科學性,設置多種實驗層次。(1)鞏固基礎性實驗。這是學生正確掌握生理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2)加強驗證性實驗。主要是提高學生生理學知識,讓他們熟練掌握實驗操作技能。(3)加強綜合性實驗。增加學生動手操作機會及操作難度,以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及動手操作的能力。(4)開設設計性實驗。指導學生自選項目、確定方案、選擇方法、查閱資料、收集信息、整體實施,最后評價項目結果,并進行總結歸納,提高學生的綜合操作能力。(5)加強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到社區、鄉鎮和學校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文化活動等,近距離接觸社會、認知社會、了解社會,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改革醫學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
醫學實踐教學方法改革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綜合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此,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大膽創新實踐教學方法,創設專業特色鮮明、形式靈活多樣、教學效果良好的多樣化實踐教學模式。(1)理論實踐一體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做相結合,讓學生在教中做、做中學。(2)實踐活動小型化。把班級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人數在10人以內,使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實踐動手操作的機會。(3)難做實驗預習化。在多功能實驗室,利用計算機讓學生先觀看和熟悉實驗過程,提高實驗的成功率。(4)實驗時間自主化。學生可根據實驗要求、實驗內容預約實驗時間,進行實驗和研究,鞏固所學知識。(5)校外校內一體化。將社會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使學生的專業與就業、創業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如進行血壓測量、肺活量測量,心率、視力與色盲測定等。同時,開展疾病調查、病史采集、疾病檢查、疾病預防和健康教育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早接觸臨床,了解臨床,學會運用知識、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他們的理論知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加強醫學實踐教學管理
加強醫學實踐教學管理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科學高效的實踐教學管理是完成實踐教學任務最根本的保證。因此,實踐教學的重點是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1)重視實踐環節的質量標準,完善實踐規章制度,對實踐考核方式、評分辦法和總結評估等各環節都提出明確要求,做到有章可循。(2)組建穩定的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充分發揮教師在實驗、實訓和實習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以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目的。采取多種形式培訓實驗教師和技術人員,建設一支既具高職教師素質又具臨床一線技術骨干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此外,還可以聘請臨床一線的中高級醫護技術人員擔任高職院校的兼職教師,使之成為高職教育中實施實驗實訓、生產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重要指導力量,有效提高實踐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確保實踐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3)加強實踐教學過程管理,定期對校內校外實驗、實訓、實習進行督導檢查,定時考核實踐教學效果。(4)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根據實踐教學目標及專業特點,完善學生實踐環節的過程考核及成績評定標準。注重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操作、能力訓練,形成對學生實踐學習或訓練的科學評價體系。要把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間的互相評價及教師的評價結合起來,把卷面考試與平時成績結合起來,把理論與實踐成績結合起來,把筆試與口試成績結合起來,綜合進行考核,以便全面評價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獲取知識能力及人際交流能力等,有效營造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實踐的良好氛圍,全面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
總之,在醫學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加強醫學實踐教學,提高醫學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醫學實用型人才是高職院校面臨的首要任務。因此,高職院校要重視實踐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他們成為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施建明.醫學教育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08).
[2]何建新,陳偉宏.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全面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中國電力教育,2011(19).
[3]張占珍.構建優化實驗教學體系增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J].甘肅高師學報,2018(03).
[4]周華.利用微課提升高職醫學院校生理學教學質量[J].衛生職業教育,2016(23).
[5]鄭向紅.高職高專生理學教學創新的思考與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03).
[6]彭麗花,羅江南.高職院校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11).
[7]馬麗亞.高職生理學實驗教學現狀與改革對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