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嵩洋
【摘要】“高水平藝術團”招生政策作為我國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一種,在我國選拔特殊藝術類人才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此項政策在實行的過程中具有相應的優點,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基于該政策發展現狀,在未來實施該政策過程中應注重逐漸以現場表演來替代材料審核,復試考評分離,逐步以區域統考代替各校單獨考試等方面。
【關鍵詞】高水平藝術團;自主招生政策;實施效果
一、政策背景
自高考恢復以后,我國高校招生長期以來接受政府統一指揮。為了發掘具有學科特質及其他優秀潛質的學生,我國在統一高考的基礎上開展自主招生考試。自2001年起,江蘇省的三所高校開展試點改革。至今全國擁有自主招生權的高校已達百余所。高水平藝術團也是自主招生考試的一種。在2015年,藝術特長生招生考試更名為“高水平藝術團”自主招生考試,有關信息在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網上統一公布。迄今為止,教育部共批準全國具有“高水平藝術團”招生資格的高校共53所,其中包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其招生人數必須控制在該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總人數1%以內。由于這53所高校都為“雙一流”重點大學,因此該政策受到考生、家長等各方面關注。
二、政策辨析
“高水平藝術團”包含高校組建的音樂類藝術團、戲劇類藝術團、舞蹈類藝術團,例如合唱團、民樂團、芭蕾舞團、話劇團等。主要的考試招收的類別包含四類:聲樂類、舞蹈類、管弦樂類、民樂類。
“高水平藝術團”與藝術類招生不同。藝術類考生需要通過藝術類專業省級統考與報考學校的校考,獲得專業考試合格證后參加高考,并按照專門的藝術類院校錄取規則錄取。而“高水平藝術團”所招收的是具有某一類藝術特長的學生,其只需參加招生學校的考試即可,通過后即享受該院校降分錄取政策,進入大學后,正常就讀普通專業而非藝術類專業,平時需要利用課余時間參加藝術團的排練與演出。正是因為“高水平藝術團”的學生可以以低于高校在本省的錄取分數線進入學校學習,因而被許多人看作一種進入高端學府的“捷徑”。每年各學校“高水平藝術團”報考人數都在幾百人乃至幾千人,其競爭激烈程度不亞于高考。
三、政策內容
各高校“高水平藝術團”招生考試過程主要分為七個步驟,即報名、初試、復試、簽訂協議、公布資格、參加高考、填報志愿。在報名環節,考生可選擇的報名項目只有招生簡章所公布的項目,在公布范圍以外的項目不可報名。在向報考學校提交完報名材料后,考生需根據指定時間與地點參加初試。初試主要分為兩種。其中一種是學校初審,考生在報名時需按要求提交所需材料,一般包含藝術類等級考試以及獲獎證書等。
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其在2018年《招生簡章》中要求考生需提交:①《申請表》;②考生中學階段,在藝術團活動經歷證明(包含團體名稱、團體人數、團內職務等,須由樂團主管教師簽字并蓋學校公章證明);③考生中學階段參加大型演出證明或市級及以上大型比賽獲獎證書復印件;④考生所報項目的表演視頻資料。并且對考生提交的視頻材料有諸多要求與限制。之后學校會組織專家團隊對考生材料進行審核,以確定審核通過名單。由于此種類型初試所耗費的組織成本較少,所以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諸多高校都采用此種方式進行初試。
四、實施特點
各高校的“高水平藝術團”每年錄取類別與人數都不相同,不同項目招收人數也不同,主要依據各藝術團實際所需進行招收,其每年招收的藝術種類有很大的隨機性。例如中國人民大學在2017年招生項目中包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而2018年沒有。同時,高校往往會依據藝術團所需程度設置降分錄取條件,一般而言,重點或急需項目所享受的政策更好,這一點尤為引人矚目。各高校目前提供的政策主要有三種,而三種之中對于不同省份也會有細微差別。
第一種是在生源地省份錄取分數下20分錄取。例如在2018年,北京大學將民樂類中的琵琶、笙、笛子、二胡等項目劃為“將至北京大學在生源地省份本科第一批次最終模擬投檔線下20分以內錄取”。北京師范大學則將長笛、雙簧管、巴松、薩克斯等列入此項,并要求“高考文化成績須達到同科類本科第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對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為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劃定的高校藝術團參考錄取控制分數線,對于浙江省、上海市為自主招生最低錄取控制參考線),或達到我校在其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當年同科類調檔線(注:平行志愿錄取省份為第一批次最終模擬投檔線)下20分(750分制)”。
第二種是在生源地錄取分數線下60分錄取。這一政策目前只有清華大學使用,其將此政策用于藝術團重點急需項目中。例如2018年,清華大學將小號、長號等24個項目列入其中。
第三種則為下降至生源地省份一本線錄取。這種所含項目都是各高校藝術團中重點所缺項目,但錄取標準也更加嚴格,正常情況下,其招收人數也要比第一種政策略少。
在各項目的人數分配上,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每個招生項目劃定確定人數,各高校主要采用這種模式;另一種是對每一個招生項目劃定一個招生人數范圍,依據實際報考情況再確定具體錄取名額,南開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都采用這種形式。
考試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本學校內部進行測試,各大高校基本都采取這種模式;另外一種則是認定其他學校的測試成績,學生在報考本學校前,需取得指定學校的測試成績,之后將考試成績及資料一并提交,由該校審核后進行錄取。目前,重慶大學與四川大學都采取第二種模式。以重慶大學為例,其2018年招生項目中,小提琴、小提琴、大提琴以及民樂類中的笛子、琵琶、笙、嗩吶等只認定北京大學高水平藝術團測試成績;而長笛、小號、揚琴、西方打擊樂(定音鼓、小軍鼓)等只認定清華大學水平藝術團測試成績。由于四川、重慶位于西南,路途遙遠,此舉也是為降低學校和考生時間成本而設立。
五、實施效果
“高水平藝術團”招生政策實施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時間,此項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受到各方關注。通過探究其實施效果,可以發現此項政策有以下幾點優勢。
(一)拓寬人才選拔途徑
依照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網的信息,在2017年,全國共有51所高校招收“高水平藝術團”考生,共錄取3948人。在各所學校當中,招收人數最多的為中南大學,共招收163人;招收人數最少的為北京中醫藥大學,僅招收12人。各校招生人數差異顯著。從地區來看,北京地區的高校招收人數最多,為864人;其次為上海,334人。以上數據說明,此項政策在高考以外至少為近4000人增加了進入高等學府的機會。這對于改善當下應試教育環境,發掘特殊藝術類人才具有積極意義。這一政策為具有一定文化課水平且同時具有藝術類特長的學生打開了一條上升通道。考生在被錄取后,都能夠進入高校的普通專業學習,而不是只能學習藝術類專業。這為學生增加了一條可以選擇的人生道路,也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方向。
(二)滿足高校發展現狀
這一政策實現了高校與考生的雙贏,不僅為考生提供了升學的機會,而且對學校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在高校文化建設中,“高水平藝術團”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高水平藝術團”是高校實施全面素質教育過程中的一張重要的名片,肩負著學校的迎新活動、主題文藝晚會、新年音樂會等重要文藝演出任務,在豐富高校學生課余文化生活、提升學生審美能力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其對大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有重要作用。在藝術活動中,學生能夠暫時走出課業及生活所造成的緊張環境。尤其對于參與演出的學生而言,成功完成一次演出任務會使自信心得到增強,從而充滿信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三)促進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文化的傳承
“高水平藝術團”招生的項目十分廣泛,包含聲樂、民樂、交響樂、舞蹈、戲劇等多個方面,在各個音樂中還包含各類樂器。諸如笙、阮、揚琴等曾經被視為冷門、小眾的樂器也因為此項政策而迎來了發展機遇。不僅如此,此項政策對于“非物質文化遺傳”的傳承也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尤其在戲劇方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都將京劇列為招生項目,四川大學、重慶大學等也將川劇列為重點招生項目。曾經被大眾忽視的傳統的戲曲劇目因此受到關注。這些舉措為傳統戲劇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
六、總結
目前,“高水平藝術團”招生政策依然在穩步進行,面對社會評價與質疑,這一政策也在發生著改變。國家逐漸減少高校“高水平藝術團”招生的自主權限,除要求各高校“已開設有藝術類專業的試點高校不再單獨招收相應專業項目的藝術特長生”以外,自2018年開始,如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學校要求考生報名前首先參加并通過考生生源地省級藝術類統考,之后才可提交報名材料。此舉也是為提高此項政策的公平性而實施。
【參考文獻】
[1]張帆.藝術素質對提高職業競爭力的優勢作用[J].戲劇之家,2016(14):279.
[2]汪業軍,楊紅,胡坤.高職院校高水平師資團隊建設若干問題思考[J].職教論壇,2013(26):91-92.
[3]韓向軍.高職院校藝術教育現狀與對策[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5(0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