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茹
【摘要】隨著學習型學校建設的推進,學習型教師的培養被作為一個重要方面進行探討。文章結合學習型教師隊伍發展的實際,從構建共同愿景、優化學習文化和創新管理機制三個方面給出了培養學習型教師的實操性建議,對建立高素質的學習型教師隊伍起到了指導作用。
【關鍵詞】學習型學校;學習型教師;教師發展
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學習成為時代的主題。學校作為知識輸出、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我們常說“名師辦名校”“名師出高徒”,教師是教育改革和實踐的主體,是專門從事文化傳承和創造的人員,比任何從事其他職業的人更有必要成為持續學習之人。培養學習型教師,打造學習型教師隊伍,是實現學校全面持續發展、創建學習型學校的重要保障,也是形成學習型社會、促進經濟建設的必然要求。
一、構建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體現為學校和個人發展的共同目標,是凝聚教師個體力量、實現學校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應得到全體學校成員的認可。共同愿景的力量會改變教師與學校的關系,使不同個性的人產生凝聚力,產生歸屬感,從而朝著學校的共同目標邁進。組織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外部環境,還應把個人及學校的共同愿景和區域發展相結合,使學校健康發展。
(一)教師交流開放共享
根據學習型組織理論,學習型組織下的學習更注重的是團體學習、個人思考以及集體交流。要在教師中組織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如舉辦學術論壇、競賽,開展各項專題研究等,實現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統一,推動學習的繼續和深入。鼓勵教師之間經常性地進行討論與交流,樂于分享自己在專業領域的進步和突破,虛心傾聽其他教師的不同建議,了解自己與他人的學習形態,實現知識的共享。來自每位成員的差異性想法,使共同愿景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真正體現“共同”之義,通過自下而上的討論協商形成共同愿景,成為引領每個團隊成員努力和前進的航標。
同時,現代化的網絡信息技術使教師間的資源共享、學術交流更為便利,因此校際、區域間學習型教師的培養要充分利用基于網絡的信息化平臺,通過信息交換、深入研討、建設學習型教研組等多種學習組織形式,讓每位教師樂于思考、研究、交流,把學習與工作有機結合,把個人和學校的發展目標緊密結合,互相促進,不斷超越自己的認知和理解,也利于實現區域間教育的協同發展。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激發全體成員對共同愿景的向往與追求,讓全體教師自覺地把學習作為生存方式, 作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并用這種提升自律性的學習行動形成學校發展的助推力。
(二)以人文本創新考核
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核心是強調“人本”,以促進共同愿景的實現為目標。人是組織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因子,尊重每位教師的個人愿景是建立和實踐共同愿景的關鍵。學校發展要始終做到以人為本,用共同愿景引導教師找準人生定位,規劃自己的理想藍圖,讓教師在為共同愿景奮斗的同時,著力實現和提升個人價值。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個性為基礎,只有個性才能影響個性的發展與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養性格。”教師不是教書匠,更不是教學機器。學校應充分尊重與認可教師的個體差異,斟酌過于量化的考核方式及指標,采用差異化的激勵機制。考核標準的制定要能反映教師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尤其應該在考評內容上體現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創造性教學實驗等具有創新性的工作內容,爭取讓教師在考評的過程中能結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斷反思自我,更新觀念。同時也不能忽視教師教育研究的目的是改進教學,應圍繞教學而開展,不是為研究而研究,讓教師在研究過程中提高對教育教學的興趣和愛好,激發學習和探究的動力。這才是考核的目的所在。以人性化的管理手段調動教師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打造一支真誠溝通、互助合作的隊伍,這樣的隊伍才是不斷培養學習型教師的隊伍,才能形成學者型、研究型教師。
二、優化學習文化
校園文化對外是一面旗幟,對內是一種向心力,學習型學校表現為校園文化和主動學習的有機結合,學習型教師的發展同樣離不開積極的學習文化。學校的學習文化指學校關于學習方面的氛圍、意識、行為模式等,反映一所學校的精神風貌,它形成于校園文化建設與發展進程中,逐步養成彌漫于整個學校組織的樂學氣氛中。塑造一種促進和支持教師發展的學習文化不僅是培養學習型教師的軟件保障,也是一所學校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一)豐富資源,更新理念
目前,一些學校的教師發展還處于被動接受培訓的狀態,出現了有資歷的教師憑著多年教學經驗,不愿接收新的教學理論,不主動與其他教師交流工作中的收獲與困惑;年輕教師發展目標不明確,專業技能欠缺等問題。對于學習型教師來說,要摒棄以前脫產學習的想法,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因此,必須重塑終身學習、共同學習、全過程學習的文化氛圍,使教師成為自我向導的學習者,使教師團隊創造的知識得到共享并轉化為有效的行動。通過建設學習型教師組織,完善教師團隊學習機制,形成教育家型教師隊伍,提升學校整體的學習能力,如每學期定點開展創新性的教學研討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定的課題任務等,但也不必過分拘泥于規程方式,應靈活多樣,實事求是,打造團結人、凝聚人、激勵人的共同愿景的學習文化。此外,學校可以根據教師專業理念和教育教學現狀,邀請教育專家有針對性地開專題知識講座,使前沿理論與教師的教學實踐相結合,豐富學校的文化資源。
(二)關注健康,緩解壓力
教師工作時常強度大,壓力大,心理負擔重,為了完成各種指標任務身心疲憊,加班加點又無暇思考、學習,缺乏工作激情。學校看重教師的工作成效,卻忽視了他們的精神訴求、身心健康。學校可以通過組織文體活動,讓教師在工作之余提高身體素質,放松心情,也可以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加強教師心理素質的培訓。保持身心健康也是學習型教師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校圖書館平臺,為各層次的教師及學生提供個性化的知識服務,拓展圖書館的輻射和活化知識的功能。為全體教師創造一個既能施展個人抱負,提升專業素養,又能活出生命的精彩的工作環境,以滿足精神需要和實現人生多元價值。
三、創新管理機制
培養學習型教師,除了營造濃郁的學習文化氛圍外,還必須輔之有效的行政管理機制。這就需要學校建立扁平化結構的管理體系,強調組織成員共同參與組織決策,加強各職能部門的橫向聯系,保證組織內知識信息的順暢流動,以集中集體的智慧更好地實現學校目標。學校領導要善于賦權,敢于把權力與大家分享,讓教師加入到學校的管理活動中來,培養教師的決策能力和主人翁意識,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
(一)轉變校長領導角色
學習型學校的校長角色首先應源自教師,校長應是學校的“首席學習型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引路人。校長應意識到學校不僅要成為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地方,而且是傳播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場所。作為教師成長的領頭人,校長不僅要為教師發展提供資金、技術上的支持,而且要多與教師深層次坦誠交流,善于發現教師的優點,鼓勵教師分享新觀念、新思路,在團隊學習中發揮教師的個性與潛力。在實踐共同愿景的同時,根據學校教育的實際,構建一種讓所有教師都能自覺遵守的規則、機制,為教師在學習環境中可以創造性地選擇、應用自己擅長的教育教學方式提供全方位的系統支持,培養高素質的學習型教師隊伍。校長除了要經常參與到教學現場的活動中,實現與教師間的直接對話,拉近和被領導者之間的距離,還要主動參加各類教育講座、報告,思考領會前沿的教育發展動態,一方面實現自身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成為教師效仿的榜樣,營造終身學習的氛圍。總之,校長要把自己從領導者、策劃者的角色轉變為學校建設的參與者、實施者,提高教師對學校事務的參與度,構建以學校領導為引領的教師學習共同體。
(二)實現學校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培養學習型教師,促進學校優質、持續發展的整合器。通過改變管理方式,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充分挖掘教師自我發展的潛質和自我提升的欲望。也可以在學校的制度建設中,以教師代表大會為契機,積極聽取教師代表在教學和學校建設方面的建議,讓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管理,將學校的辦學理念轉化為全校教職員工的共識。通過各種學習、研討,鼓勵教師盡可能把校長提出的教育理念轉變為自己的認識,引導教師通過教育行動研究將學校的辦學理念轉化為自己的教育實踐。在學習型教師團隊中,學校領導和教師都是學習者,而非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教師的學習需求是多元的、開放的,學校要將教師的學習需要與學校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緊密聯系起來。校長可以改變領導方式,把教學決策權下放至教研組甚至年級學科備課組。他們更了解教學實際,方便一線教師根據教育改革和學生發展的需要,兼顧教師個人的學習興趣和特長,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而非被動地根據上級要求和規定去完成教學任務,出現工作積極性不高的現象。
【參考文獻】
[1]嚴子良.如何建設學習型教師團隊[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
[2]楊聰旖,彭希林.學習型學校核心能力建設:提升學習能力[J].文教資料,2009(33):171-172.
[3]張世明.校長:校園里行走的文化符號[J].教書育人,2018(2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