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
摘 要語文教學要摒棄應試思想,關鍵在行動上。具體到課堂,就需要我們探尋符合學生發展和時代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就現在和今后相當一段時期,構建生活化的課堂,就是一個理想的課堂模式選擇。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模式;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4-0184-01
社會的發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所以,培養高素質的受教者很重要。但是,怎么去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呢?對于教學活動而言,我們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特別是要緊貼時代發展的需要。為此,我們要摒棄應考的思維。而要做到這一點,打造生活化的課堂就顯得非常的重要。
一、導入生活化,對接學生生活世界
做事情,人們強調的是有始有終。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一件事情的最終結果如何,一般地,我們從起初之時,就可以看出一些苗頭,并進而根據這些苗頭做出一定的預判。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課堂教學的諸多因素之中,課堂導入,無疑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既然課堂導入有著如此的重要性,所以,在我們著手新一課教學的準備之時,就要發大力氣把這一環節給做好。
從教學實踐中來看,特別是從常態教學中,本學校、本教研組教師們之間的平常交流課來看,很多教師的課堂導入不能不說是不精彩。從教學現場來看,這樣的導入設計確實也達到了各自預期的目標或要求。但是,隨著課堂教學的不斷進行,隨著很多教學活動或者環節的不斷展開,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課堂的課堂導入,與之后的教學環節缺乏銜接。
所以,從這一點來說,這樣的課堂導入設計,是低效的。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很多的設計顯得真是無關緊要,就是去掉了,也沒有多大的關系。而這一點,反過來又說明,課堂導入設計,確實是太重要了。要想設計好它,需要我們做的有很多很多。首先,我們要從思想上給予其足夠的重視。有了這個思想保障,接下來,更需要我們去做的,就是,做好銜接工作。
這種銜接,從教學實踐來看,主要要照顧到學生生活體驗。這樣,才能更有效的調動學生,將即將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需求和發展對接起來。現在我們所使用的統編教材的編寫,就是將這一方面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意旨的。所以,在教學實踐當中,我們要進行認真的研究,力爭在課堂導入這一環節找到突破口,找到創新點。
二、內容生活化,調動學生生活體驗
現在,在語文教學所使用的教材方面,全國實現了統一。這套教材,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這就是其中所編選的內容更具時代色彩、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可以說,這一點,是其它版本的教材所難以實現的。其所站的高度,更是其它版本的教材所不可能達到的。所以,使用這樣的教材,需要我們有全新的視野,精心用之。倘若我們還是走老路子,那顯然是不負責任的一種舉動。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做,才能夠更好地使用好現在統編的教材,從而挖掘出其應有的價值呢?筆者認為,這個主要要看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能不能融入一些生活方面的色彩以及生活生活方面的味道。教學實踐證明,如果我們能夠處理好這一環節,就能夠讓課堂教學呈現出更多的活力,從而讓學生感受到來自不同維度的思想啟迪和精神成長。
在這一方面,筆者主張我們的教學設計和活動的開展,要盡可能的實現文本世界與學生世界的有效對接和滲透。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方面等能夠得到提高,這是我們需要做的。但是,如果從新課改的角度出發,從本篇課文的深層次育人價值來說,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引導學生體會學習生活的美好,品味到快樂讀書的重要性。
為此,在展開教學之時,筆者重點是引導學生對本課主題進行理解。具體說來,筆者是設計了三個具有當今特色的話題,引導學生自由表達。由于所設話題生活味道十足,這就把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給充分的調動了起來。看著他們各抒己見,沒有往常課堂上緊張、疲怠的樣子,你就會感覺到這樣的課堂才應該是學生所期許的,才應該是我們教學的努力方向。
三、過程生活化,強化學生自主實踐
生活化的課堂,表現在很多方面。這種生活化的課堂到底是何種模樣呢?筆者認為,我們應該讓學生身處其間,沒有太多的限制。如果少了很多約束、顧忌,相信學生就會把課堂學習當成是一種生活的體驗。平時教學中,我們會碰到課堂沉悶的現象,學生集體失語不發聲,這或許就是因為我們教師的組織不夠所造成的。
談到這一點,對于語文課堂教學來說,我們應追求課堂過程的生活化。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摒棄一些與此相悖的一些做法和模式。比如,像“教師講、學生聽(或者練)”的做法,就存在著很大的弊端。在這樣的課堂時空中,想讓學生保持主動的學習態勢,可以說是很難很難的。所以,要想課堂呈現出生活的氣象,我們就要給學生機會,讓他們自己去實踐、去感悟、去發現、去創造。
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文題的含義,不調動學生的個性體驗,是不可能實現的。而要調動學生這種體驗,靠的不是教師的講解說教,靠的是學生的自我感悟和合作交流。考慮到這些,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設計了一個實踐探究環節,通過幾個生活化的活動設計,這就讓學生充滿了活力。
綜上所述,無論什么學科的教學,教學要實現高效,都要追求生活化。這對于語文學科來說,更是如此。為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樹立大語文觀。而大語文觀的樹立,是離不開生活這個大平臺的。所以,將這兩點有機的對接在一起,將是我們現在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蔣獎,等:“學生情感價值觀的評估:給教師的建議”.《課程·教材·教法》,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