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文 莆田市秀嶼區秀山初級中學
在初中籃球基礎技術教學之中應用循環訓練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在初中籃球基礎技術教學之中應用循環訓練的意義,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切實提升教學質量。
基于籃球這項運動來說,對于運動員的意志要求相對較高。初中教育作為教育的關鍵階段,此時期的學生的意志力較為薄弱,不能夠對自我進行約束。而籃球運動恰好可以彌補當前這一短板。初中生不但要克服一般困難,還要克服比賽中不可預知的特殊困難。例如,在實際的籃球比賽過程中,前鋒要突破對方的防線,需要隊員具備較強的體能,靈活的技巧,以及擺脫等動作。但在具體的突圍過程中,往往需要與對方進行對抗,此時就需要籃球運動員具有堅強的意志,克服種種艱難,否則無法取得成功。而循環訓練法恰好為學生營造了鍛煉的機會,真實的模擬了比賽中面臨的各種困難,通過對初中生進行循環訓練,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這對于學生馳騁籃球賽場,熟練的運球、投球、突破對方防線具有重要的作用。
籃球比賽要求運動員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這也是籃球比賽最基本的要求。由于籃球比賽戰況較為激烈,對方進攻的方向不可預知,隨時會出現變化,這對于運動員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在具體的比賽過程中,參賽選手要根據賽場上的實際情況,在執行戰術中及時調整動作加以應對,才能夠防守對方的進攻。而循環訓練法在籃球運動中的運用,成功的為運動員創造了鍛煉這種能力的機遇,為增強初中生的應變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激烈的對抗過程中,籃球運動員還要想贏得比賽,必須具備較強的身體素質,保持身體素質方面的優勢,只有保證充沛的體力,才能夠應對激烈的對抗賽。而訓練循環法為學生體能訓練創造了條件,使其擁有著健康的體魄。
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循環訓練首要的訓練任務。體育教師在具體訓練中,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情況,有針對性的設定站點。一般情況下主要設立9各站點,具體主要包括:1站--5次移動中單腳起跳摸高;2站--5次原地雙腳連跳摸高;3站--2組5*20m急停急起;4站--與3站同樣的訓練內容;5站--30m變相運球,其中以2人為一組;6站--滑步繞5根桿子;7站--雙方進行互推;8站--5次扶墻背人深蹬;9站--30m快速跑,總計300m。
循環訓練法的最終目的在于通過強化訓練,增強學生傳球、搶球、運球的能力。集中體現以下幾點內容:其一,雙手運雙球練習,當前這種運球訓練需控制在30秒左右,可以選擇多種姿勢進行。該組訓練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控球能力,以及訓練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其二,傳球訓練:基于當前這組訓練中,主要鍛煉學生傳球與接球的能力。其三,全場繞“8”運球:此環節的訓練持續2組,訓練學生變向運球、轉生等能力。其四,1min投籃:在這一環節訓練中,主要以2人為一組,其中一人負責搶籃板,而另一人負責投球訓練,訓練學生持續投籃的能力。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要保證學生的練習強度,盡可能的以最簡短的時間完成站的訓練,最大限度上減少配合失誤。
當前這一循環訓練法的運用,主要針對進攻戰術的基礎性配合而開展。其主要的應用目的在于對學生進行反復性訓練,而當前這種訓練模式的實施,在于保證學生戰術性基礎配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并且對于強化學生其他方面素質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常用戰術配合循環訓練主要分為兩部分內容,即掩護與突分戰術配合,傳切技術配合。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要保證其中任何一站點訓練的連續性,只有當所有訓練結束后方可休息。在具體的訓練過程中,學生要嚴格按照訓練方法進行,切勿進行投機取巧,要保證跑位及時、準確,并且要保證戰術節奏的有序變化。除了當前這些訓練內容以外,學生還需要以最快的節奏完成傳球與運球,在具體的投籃過程中,要保證命中率。
循環訓練法在初中籃球教學中的應用,體育教師在保證得以實施的基礎上,還需要注重發揮循環訓練法的優勢,通過該方法的實施,教師可以將常用的進攻戰術與防守戰術傳授給學生,使得學生充分掌握籃球進攻戰術。在籃球賽場上,學生之間可以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靈活的進行傳球、運球,突破對方的防線,為投籃創造了更好的機會。但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合理安排學生的訓練時間,以及作息的間隔時間。此外,要保證學生在整個訓練中進行反復訓練,提升學生體力,這對于賽場上進攻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針對學生日常訓練的情況,結合每個學生的體質現狀,為學生進行技術方面的指導,做到每位學生籃球技能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在初中籃球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注重發揮循環訓練法的應用優勢,將其引入到籃球教學活動中。通過當前這種訓練法的運用,不但可以增強初中生的身體素質,還有助于初中生的意志力。因此,體育教師必須給予循環訓練法足夠的重視,嚴格執行循環訓練法的訓練要求,根據當前學生身體素質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以此來提升初中生的籃球技能,進而實現初中籃球教學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