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治淞 重慶市木洞中學校
在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經常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學生對于體育課程有較大的熱情,但關注點卻是體育課的戶外活動和自由度,而對體育課中規則、技巧性的東西關注度偏低。比如初中足球教學,真正愿意按照規范的標準和技巧去做動作的人很少,更多的學生喜歡踢著玩。這樣一來,足球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以賽促學模式正是一種將足球的競技色彩還原到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式。
和正規足球賽不同,初中足球賽是本著在競賽競技中鍛煉學生的專業素養。所以我們不能按照最佳配合、高手先上的奪分策略來組織比賽,而應當顧全所有同學的比賽參與度。所以,我們根據班級內學員的體能情況,以及對足球相關知識、規則的掌握情況進行賽程的安排。第一階段是分解動作的競技比賽,比如用兩周或者一個月的時間,讓全部學員參加分解動作比賽,判定不同學員的得分。接下來,根據各位同學的得分情況進行分組,以保證足球賽兩個組隊的實力水平比較均衡。這樣避免出現一方碾壓另一方的現象,讓競技比賽達到膠著狀態、平衡對抗,從而最大程度達到磨練技能的效果。
考慮到足球賽中前鋒、中鋒、后衛等各個站位負責的要點不同,在以賽促學過程中,要適當推動不同角色之間的輪換。中鋒換到守門員、守門員換到前鋒,以賽場角色的輪換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
足球比賽是一種相對激烈的體育運動,對學生的體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而且學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訓練,沒有良好的醫療衛生保障,因此在以賽促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好安全防護措施。譬如,對比賽中常見的違規動作進行糾正,監控比賽過程中有無危險動作,及時了解學員的體能狀態,賽前做好熱身活動等等。
以賽促學活動的目的是為了通過比賽鞏固基本知識,提高學生對足球賽的掌握水平。正因如此,必須做好足球比賽成果的觀察和分析。體育老師真正關心的不是比分,而是了解學生在比賽中的表現。比如學生常有的犯規動作是哪些?學生對于比賽全場的調度和配合能力如何?根據觀察分析的結果,老師要利用中場休息等機會進行指導,幫助學生現場規范相關動作。如果學生對于某部分動作掌握已經比較熟練的話,那么可以適當的調整比賽的進度,或者進行團隊配合的深度演練,為各個小隊提供比賽策略指導,以加強學生對足球比賽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作為足球競賽的參與者,每個學生肯定都有自己的感受。而作為候補隊員或者圍觀學員,肯定在觀察比賽的時候也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我們要鼓勵學生就自己的比賽心得發表看法,講講自己對足球比賽規則的理解,講講對比賽配合的看法,講講自己在比賽中的缺點和優點。這樣一個交流的過程,也是對足球相關知識、規則進行反思、總結的過程。相比單純的進行理論灌輸,這種賽后體會交流的做法顯然更有效。
以賽促學,除了要讓學生親自參與比賽之外,也可以下載足球賽視頻或者學生比賽的視頻進行播放,然后大家去觀摩比賽視頻,進行分析、學習、討論、交流。將自己親自比賽和觀摩比賽視頻相結合,這更容易讓學生培養專業的比賽素養。它鍛煉的不只是規則技法,更是比賽的全局觀,對于提高學生的足球素養,增強印象和理解,改善課堂氛圍都有積極作用。
以賽促學模式可以更好的體現足球比賽等體育活動的競技色彩。這不僅有利于足球相關知識、規則的強化,同時也對培養團隊協作,增強團隊默契有積極作用。通過比賽的方式,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發現體育運動的魅力,進而真正喜歡足球比賽。有學校曾經對兩個班級開展傳統教學方式和以賽促學教學的成果進行評價。結果顯示,以賽促學的班級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專業技能、規范動作都要好過普通班級。
以賽促學是一種適合體育運動的教學方式。它可以更好的提升體育教學成果,且對體能不足,對體育課沒有太多興趣的學生同樣有很好的效果。因此,以賽促學在足球體育教學中有良好應用前景,值得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