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煜
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可以提高語言能力、提升審美境界。閱讀是一個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過程,更是一個人心靈自我觀照過程,即通過閱讀來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從而養(yǎng)成內省和深思的習慣,這對一個人的精神成長至關重要。在素質教育的大潮翻波涌浪的今天,面對物欲橫流,道德品質錯位,人文素養(yǎng)的缺失的社會現狀,許多教育家、教育工作者痛心中學生閱讀的膚淺貧乏和盲目,深切地感受到教育引導工作的責無旁貸,在校內已多角度多側面多途徑地進行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指導學生有選擇有計劃科學地進行課外閱讀,走在最前沿。
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常言道:“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就認為“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家長要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幫助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激發(fā)其讀書興趣,積累盡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語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驗。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在積累詞句時,有些學生可能辨別不出那些是該積的好詞佳句,這時就應該教給孩子積累的方法,選讀幾篇短文,告訴他們那些詞用得好,好在哪里,提高他們的鑒賞力。
家長們要準確把握選擇的尺度,指導孩子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低年級孩子年齡小,還不具備獨自一人讀書的能力,所以我們提倡的是親子共讀,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領孩子進入書的世界。進入三年級,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獨自欣賞圖書。不過他們還缺乏選擇合適書籍的能力,就需要家長進行適當的推薦。我們應推薦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小學生讀課外書,與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我們在為孩子們選擇課外讀物時,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以孩子的興趣為中心,因為愛,所以愛,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菰镏铮l也不想領教,嚼蠟之味,誰也不肯品嘗。我們不能指望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去背誦老學究的“之乎者也”。
名著是人類知識的精華,孩子通過閱讀名著,能夠吸收人類精華的知識和思想,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益。但是,7-13歲的孩子,由于理解力和思維水平有限,讀起一些名著來有點困難,家長不妨向孩子推薦一些適合孩子閱讀水平的名著。此外,隨著我國圖書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出現了一些圖文并茂的兒童版名著,如果父母不知如何選擇適合孩子閱讀的經典名著,這些圖文并茂的兒童版本不失為最佳選擇。
選國內外兒童經典名著、選名人傳記、選自然百科等作品。買書不要太多,1-2本即可,讀完再買。少買作文書,孩子興趣不大,只有故事情節(jié)的書才吸引他們。如三年級有《兔子坡》《波普先生的企鵝》《雷夢拉八歲》《雷夢拉與爸爸》四年級有《蘋果樹上的外婆》《小巫婆求仙記》《帥狗杜明尼克》《愛德華的奇妙之旅》《真正的賊/老鼠阿貝漂流記》《親愛的漢修先生》等等,這些都是獲得國際大獎的書籍,不但貼近孩子生活,還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對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也可以讀讀兒童版本的,等到5、6年級再讀原本的。
筆記中“本書主要人物”、“我學到的詞匯”、“我最喜歡的段落”、“本書值得討論的要點”、“我配的插圖”、“我為本書設計的廣告語”等欄目使孩子在積累的同時,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再通過讀書筆記的互相點評、借鑒學習,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積累運用能力。
總之,對家長進行指導的首要任務就是改變家長的一些觀念,幫助樹立大語文閱讀觀。很多家長認為課外書就是閑書,就是與考試無關的書,閱讀就是浪費時間,帶著孩子去書店,多是聚在教輔書的前面,寒暑假、雙休日則把孩子拉去參加名目繁多的特長班、培優(yōu)班、補習班。改變家長的功利性閱讀的思想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和提升閱讀能力的前提。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一傅眾咻”“孟母三遷”等例子都在強調環(huán)境對人成長的重要性。可是很多教師在實施對閱讀指導過程中,發(fā)現家庭閱讀是一大空白,特別是來自農村處學生的家庭閱讀幾乎為零,沒有書柜,更無藏書,其中原因,當然和家長的文化教育程度有關,也和我們的教育體制教學模式有關。學生一年當中,和父母家庭接觸的時間最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庭閱讀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教育工作者們在盡職盡責地對學生進行校內閱讀指導的同時,應當利用家長會、電話、書信、面談等形式對家長進行指導,創(chuàng)設家庭閱讀的愉快科學的良好氛圍,使每個家庭成為“書香門第”,就會更大地發(fā)揮學生的心理潛能,使閱讀達到最佳效果。
在介紹一些指導方法之前,有個要點需要明確:我所講的閱讀,不局限于“”“書本讀物”,而是“生活”這廣大的空間。教育家葉圣陶說:“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闭n外閱讀應該是生活閱讀,應是對自然、人生、社會的多種形式的閱讀。
對于愛讀書的孩子,家長要多和孩子交流讀書體會。如:為什么喜歡這本書?你最喜歡小說中的誰?是一個怎樣的人?等等,采用提問的方法。也可以家長和孩子一起讀一本書,然后交流讀書體會,可以評價人物,談論情節(jié),提出質疑。還可以談動物、植物??傊⒆幼x什么就和孩子談什么,幫助孩子加深理解,練習表達。對一些精彩文段或篇章背下來。
對于不愛讀書的孩子,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①和孩子一起讀書,言傳身教。②規(guī)定讀書時間。③規(guī)定讀書頁數。④提出讀書要求:勾畫或是寫感受。⑤讀書獎勵。可以看動畫片,上網,出去玩,好吃的等等。
怎樣檢查讀書效果呢?①提問法:說說你讀了什么內容?讓孩子把故事講給你聽??梢栽诔燥埖臅r候,或者在讀完以后。②檢查勾畫的情況。詢問孩子你學了幾個好詞,哪個句子寫得好?為什么?讓孩子把精彩的段落讀給你聽。如果家長也讀了,要和孩子談談你對孩子勾畫詞句段的看法。③老師留讀書作業(yè)時,要督促孩子讀書,簽字時要看看孩子的讀書筆記。④發(fā)現孩子讀書專心,表現好,及時與老師溝通,共同表揚,推動孩子讀更多的書。
可以帶孩子逛書店,特別是到北京等大城市旅游時,一定要帶孩子去書店,感受那里的書香和人們挑書、買書的喜悅。或者去圖書館,感受人們專心讀書的氛圍。使孩子產生效仿別人也要買書和讀書的沖動。3-4年級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識字量,閱讀文字多的如小說困難不大。先從孩子最愛看的書下手,讓孩子讀。不知道什么書時,可以問老師,或家長之間互相詢問。選書時,要征求孩子的意見,并且?guī)椭⒆舆x擇貼近孩子生活的書籍。例如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孩子們非常喜歡。我給班里孩子們推薦后,發(fā)現孩子們有時間就讀,我們班的劉延鵬同學邊讀邊笑。有的孩子一天就讀完一本,然后再讀另一本。在讀書交流會上,我問孩子們喜歡馬小跳嗎?他們都說喜歡。談著馬小跳的裝扮,馬小跳的趣事,津津有味。有的孩子說,讀了馬小跳變得愛讀書了,還有的學生說以前家長催著讀書都不想讀,現在自己就想讀書。孩子的讀書興趣起來了,再讀其它的書,就變得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