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 棟
錢夢龍老師說過:“要使學生學好語文,關鍵不在教師‘講’的如何,而在于能否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自己去讀、去寫,在不間斷的讀寫中鍛煉能力。”無數實踐證明:濃郁的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的動力,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以,語文課要有吸引力,這樣才能調動學生良好的讀書激情,引發學生的讀書欲。
1.歌曲激情。課堂上在恰當的時候,根據課文內容唱上幾句,可以激起師生的情感。我曾經聽過竇桂梅老師執教的《游園不值》,竇老師在這節課上用師生同唱《讓我們蕩起雙漿》來導入,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到了大自然的懷抱中。整個教學將要結束時,竇老師又用《游園不值》的詞,配了《讓我們蕩起雙漿》的曲子,又一次歌聲響起,贏來了聽課者的陣陣掌聲,整個課堂在歌聲中開始,在歌聲中結束,學生也在強烈的激情中進入課堂,又在強烈的激情中走出課堂,走向美好的明天。
2.朗讀激情。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課堂上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能給學生美的享受,美的陶醉,激起學生讀書的欲望。在教學《珍珠鳥》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合上書,聽老師配樂朗讀課文,感受課文描寫的那種優美的、恬靜的、生動的氣氛,并將自己融入那種意境,來享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這一環節,學生顯得很激動,也很投入,他們似乎已經陶醉了,忘情了,有點迫不及待了,他們想急切的讀書,想親自領略文章的藝術魅力。接下來的教學顯得那么生動,那么流暢,又是那么富有激情。
3.姿態激情。一個好的老師在課堂上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每一種表情都充滿激情,都給學生強烈的感染。就像竇桂梅老師所說的,老師要用自己的動作,用自己的目光,用自己的熱情,將學生緊緊的抓在自己的手心里,要讓學生如癡如醉、欲罷不能。
老師在課前一定要認真鉆研文章、文本,明確每一課的學習目標,把握學生閱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心理、接受能力,然后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幫助學生積極思維,創建激情和諧的課堂氣氛。《父親的菜園》一課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的父親也有許多讓我們感動的地方,請同學們用心回顧一下,你的父親最讓你感動的一件事是什么?然后把它說出來。”學生先是面面相覷,接著切切私語,繼而低頭沉思。一陣沉默之后,終于有人舉手了。接下來發言的人就更多了,從孩子們的敘述中,我們接觸到了那么多的好父親,盡管他們職業不同、性情各異,但他們卻無一例外的偉大、無私、令人敬畏。此時,孩子們完全沉浸在老師創設的這一情境中,他們已經深入到文本之中,深入到生活之中,深入到那股暖融融的父愛之中了,感受著語文課帶給他們的激情體驗。
當然,問題的難度要適中,既要有一定的深度,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又不能高深莫測,讓學生一籌莫展。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出的、隨機發現的問題要善于通過課堂點評,有意識地進行恰當篩選,靈活處理,達到更便于學生接受的效果。
新課標下的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在整個教學中只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就應該積極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我們可以組織學生編課本劇,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如《小英雄雨來》、《晏子使楚》等課文都非常適合這種教學形式。這不但能使表演者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而且其他學生也在觀賞點評中投身課堂教學中,做課堂的主人。在詩文背誦時,我們可以采用打擂臺的競賽方式,激發學生的背誦熱情。對課文中的佳句名段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賞讀,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感受,并對一些精彩的句子當堂進行仿寫,這既給學生提供了積累的機會,也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大大提高。當然,我們還可以讓學生把課堂的激情延伸到課外。教授完古體詩《七步詩》以后,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作業題:將《七步詩》改寫成小說,可以進行合理的想象。學生帶著激情進行了改寫,結果那次作文前所未有的成功,許多學生還因為這次活動喜歡上了寫作,這種效果連我都感到意外。
總之,打造小學語文激情課堂,老師可以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講解、提問,把寶貴的時間留給學生。要明白,學生就是演員,老師只能是導演指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多讀,多說,多寫,多思考,在討論、爭辯的過程中,在他們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他們的認知水平,辨析能力、知識素養、品德情趣以及讀寫聽說的能力會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