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陽
在新課標的視域下,傳統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現在的新形勢,當今社會更多地需要具有思維品質,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因而,學校應該大力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自我思考,成為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優秀人才。聯系當下的高中教育,我們的高中課堂也亟需改革。就以高中語文教學的寫作教學為例,大多時候的課堂都是以老師講課為主,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并沒有積極參與,長此以往學生寫的文章模式化、公式化,缺乏真實情感,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
1.學生寫作教學形式“模式化”。“模式化”,簡單說就是公式化,學生寫作套用公式,機械加工。教師在授課時沿襲傳統,不變革教學內容和方法,課堂缺乏創新,學生喪失自主思考的能力。傳統的寫作教學,一般是先教理論知識,講解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或者說按照限定的寫作模式寫作。在這種模式的循環下,學生反復進行單調枯燥的練習,并沒有真正思考,也沒有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融入到寫作中。這種機械的教學模式不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對學生的發展不利。
2.學生寫作教學課程“淺層化”。教師在具體寫作教學中側重基本技能,停留在“技”,僅教會學生寫作的模式和理論,很少觸及到“道”,這就使得學生缺乏自我創新。在這種淺層化教學下,學生套用公式,不能深入理解文字的內涵,他們的寫作往往僅限于一些純文字論述,學生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寫出的作文也缺乏深度,往往都是堆砌例子,語言低幼,沒有理性的思辨。
3.學生自主能力不足“普遍化”。長期模式化教學,學生參照固定的模式寫作,在這種刻板化模式下,學生自主能力得不到發展,都是一味地跟著教師給的模式走,并沒有自己思考的痕跡,都是生搬硬套,缺乏生活的真實感。因而,學生的自主能力普遍較低,思維能力差,沒有屬于自己的真實思考,往往是人云亦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革新教育理念和手段,我們需要對當前的發展環境進行深入的研究,積極調動學生課堂興趣,改革教學內容和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個性化寫作。
1.加強生活的觀察和體驗。一切的寫作素材都是來源于生活,一篇沒有生活體驗的作文,是沒有靈魂的作文。因而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感悟生活、體驗生活的能力,要讓學生意識到一切的寫作素材都是來源于自己的生活中,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做一個有心人,學會體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并且隨時記錄下來。
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讓學生養成記錄生活的習慣,隨時記錄下自己的心情,一切從生活出發,記錄下自己最真實的心境。這樣日積月累,學生在寫作時就能有自己真實的生活體驗,從而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自己的寫作能力也會逐漸提高。
2.拓展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學生不僅需要培養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能力,還需要不斷閱讀書籍來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學生光生活的積累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不斷閱讀來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大量閱讀之后會形成語感,寫作也自然是不在話下。
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要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多讀書,廣泛涉獵。學生讀的書多了之后,眼界會變得開闊,思維不再局限于一隅,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文本解讀能力得到發展,寫作也會水到渠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給足學生閱讀的時間,鼓勵學生多閱讀,拓寬自己的眼界,教師應指導學生拓展閱讀的深度與廣度,這樣學生的寫作素材也會豐富起來。
3.注重個性化寫作教學。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應進行個性化的寫作指導,鍛煉學生養成寫隨筆的習慣,所思所感所悟皆可入文,要讓學生自主選擇隨筆的題材與內容。學生在寫隨筆時也不必拘泥于模式,不需要過多的技巧,這樣可以呈現學生的真實情感,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其個性化發展。
此外,在傳統寫作教學中,作文的批改通常都是由教師自己獨立完成的,但在這種評價模式下,評價單一,因而對于作文的批改可以變革模式。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發展學生互批作文。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學生進行小組自由討論,互相批改作文,互相指出作文的優缺點,這樣不光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也更加清楚各自作文的問題在哪兒,做到有的放矢。
新課標的出臺意味著傳統教學模式的改變,就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而言,不僅僅是以分數為目標,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就高中生而言,一篇好的作文必須具有深厚的底蘊、真切的情感,而要想做到這些,僅靠模仿一些作文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融入自己個性化的思考。因此,教師必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讓學生感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要養成閱讀的習慣,不斷拓展自己的思維,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作文中,這樣學生在拿到一篇作文材料后,能夠根據自身儲備的知識自主行文,在不斷思考中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