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娟
從漢語語音發展史的角度來講,魏晉南北朝上承上古音,下啟中古音,是漢語語音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戰亂頻發,少數民族的交流,各種思想相互碰撞等因素對文學和語言的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韻書產生,詩詞格律要求日趨嚴密,對這一時期一些詩人的詩文用韻情況進行研究,可以了解其人的用韻特點,并以之觀照當時的語音情況。
謝朓(464—499),南朝齊杰出詩人,出身高門士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曾與沈約等人共創“永明體”。主張“四聲八病”說,詩歌講究平仄聲律,其詩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實已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今以“小謝”詩歌為研究對象,考察其詩歌用韻情況及其反映的語音情況。本文以逯欽立先生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1]1413-1458,陳書良先生等編校《六朝十大名家詩》[2]221-265兩書中的謝朓詩歌為考察對象,二書相互補充,得謝朓詩有樂歌8首,四言詩3首,聯句7首,佚詩3首,五言詩134首,其中殘句詩由于只有一句,不能看出押韻情況,故不納入考察范圍,最后對這155首詩歌的用韻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總結謝朓詩歌的用韻特點及其作用。韻書則主要依據《廣韻》。
詩歌講究押韻,押韻是其基本規則,魏晉南北朝是古體詩逐漸走向近體詩的過渡期,詩歌在用韻上沒有近體格律詩那么嚴格,所以本文在分析謝朓詩歌用韻分合關系時,對于不同韻腳字在詩中的通押、混用情況,就參照李義活先生的標準:“兩韻(或兩組韻)通押次數占了它們出現總數的10%以上,即應視為同用。不足10%,但有兩次以上通押者,應認為有混用趨勢。”[3]49如有其它特殊情況,則在文中分析時予以說明。
在進行詩歌用韻分析時,本文以攝為綱,在攝下分韻部對謝朓詩歌的用韻情況進行歸部,詩中沒有的韻部和攝本文不列出,另外,需要說明的是,謝朓詩中的樂歌和四言詩部分,其中樂歌換韻較多,基本上兩句一個韻部,所以本文對8首樂歌的用韻就以兩句為一個單位。四言詩部分,逯欽立先生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詳細注明了每首詩的章節,可知每一章節有四句,所以本文對3首四言詩的用韻就以每個章節四句為一個單位。其他五言詩、聯句則以一首為單位,個別特殊詩歌及跨攝押韻情況,本文放在第二小節予以說明。詳細情況如下:
(1)東鐘
東獨押:6例。《黃帝歌》融沖。《三日侍宴曲水代人應詔》融宮蒙功。《永明樂》之八:隆宮。《曲池之水》風叢窮中。《奉和隨王殿下》之十五:融風中窮。《詠薔薇》通紅風叢。
鐘獨押:1例。《詠燈》峰龍重縫。
東(鐘)通押:2例。《移病還園示親屬》蓬鴻空(重)(容)沖(從)。《和沈祭酒行園》蓬通(茸)紅同蔥。
從(1)的情況可以看出東鐘通押率為2/(6+1+2)≈22%,理論上東鐘同用。王力先生《南北朝詩人用韻考》[4]4中將謝朓劃分為第二期,第二期的用韻情況是東不與冬鐘混,但謝朓詩中沒有用到江韻和冬韻,且可以看出東韻獨押的次數較多,蓋因謝朓距離第一期的時間較近,還未完全擺脫第一期用韻方面的一些影響,其獨立發展趨勢也可以為之一見。
(2)屋燭
屋獨押:4例。《迎神歌》伏稑。《冬日晚郡事隙》木竹肅陸目馥軸菊。《出下館》燠竹目屋。《和王著作融公八山》澳服陸竹復目谷牧曝倏淑軸谷沐。
燭獨押:2例。《詠燭火籠》玉褥曲綠旭。《治宅》曲足旭箓。
從(2)可以看出謝朓詩中屋、燭二韻是獨用情況。
支脂之微
支獨押:16例。《迎神歌》此靡。《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斯儀移池。《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代人應詔》馳規池斯義寄被跂。《三日侍宴曲水代人應詔》移螭篪儀。《泛水曲》枝池差漪知。《秋竹曲》差離枝池。《將游湘水尋句溪》螭垂漪岐離移枝縻斯。《奉和隨王殿下》之十一歧漪移枝曦斯。《詠風》葹離披知差。《詠竹》奇枝垂窺離。《詠墻北梔子》移離枝池奇貲。《同詠樂器得琴》枝危池垂。《同詠座上玩器得烏皮隱幾》施儀移疲。《同詠座上所見一物得席》差蘺卮彌。《阻雪》聯句枝離澌馳垂知池虧岐儀移卮疲差。《往敬亭路中》紫是綺委靡倚彌徒詭礒。
脂獨押:3例。《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代人應詔》位備轡肆帷墀姿跜。《銅雀悲》帷悲。《詠邯鄲故才人嫁為廝養卒婦》墀眉悲姿私。
之獨押:5例。《元會曲》期思旗滋基。《始之宣城郡》理史子祀士齒恥里涘市里趾始。《懷故人》期思之茲時詩。《在郡臥病呈沈尚書》茲時菑辭颸持絲期期嗤。《春游》思期。
之(真)通押:1例。《黑帝歌》始(臻)。
微獨押:5例。《永明樂》之二:徽衣。《永明樂》之八:徽歸。《酬王晉安得元》晞飛闈依歸衣。《休沐重還丹陽道中詩》歸非違依飛微衣菲徽闈扉。《同王主簿有所思》機稀。
微(脂)通押:1例。《詠落梅》霏歸威輝(追)。
由上可知,支韻是謝朓詩歌使用最多的一個韻部,且是單獨使用。支脂之三個韻部沒有同用的實例,那么,暫且認為謝朓詩中支脂之為獨用。而之韻和真韻相押,詩中僅有此處1例,之獨押5次,由后面分析知,真獨押2次,諄真通押5次,那么之真的通押率為1/(5+2+1+5)≈0.8%,可知謝詩中之真相押是偶然現象,其中之屬止攝,真屬臻攝,二者跨攝相押,本文在第3小節予以說明。微韻獨押5次,脂韻獨押3次,微脂通押1次,那么微脂的通押率為1/(5+3+1)≈11%,可知謝詩中之微與脂同用的比例較小。阮緒和先生在《陶淵明詩文的用韻》一文中得出陶詩文中微脂通押率為71%,據此認為脂微二部至少在陶淵明所處的東晉時代就已經合流。而王力先生則認為,脂微二部從先秦到唐代都是分離,到唐末才合流。[5]6本文認為,對詩人詩歌進行用韻考察,可以窺見其所處時代語音的發展情況,但其具體情況還應多方考察,且詩人個體有其創作偏好和地域差別,不能以偏概全。謝朓在陶淵明之后,應當說這一時期微與脂已經有了同用的趨勢。
魚虞模
魚獨押:1例。《游東堂詠桐》余疏居墟。
虞獨押:5例。《世祖武帝歌》武宇。《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跗區樞濡。《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鶩樹屢趣遇霧。《贈王主簿二首》之二珠襦躕隅。《奉和隨王殿下詩》之十六霧樹趣屢。
模獨押:3例。《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阼溯暮步。《祀敬亭山廟》圃戶浦古。《臨溪送別》步暮渡露。
虞(模)通押:3例。《迎神歌》儛(祖)。《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代人應詔》舞柱武(祜)。《詠蒲》珠雛(涂)軀。
魚(模)通押:2例。《世祖武帝歌》敘(浦)。《江上曲》(暮)(渡)(路)與楚。
虞模魚通押:1例。《奉和隨王殿下詩十六首》之三布樹豫賦。
謝朓詩中虞模通押率為3/(5+3+3+1)=25%,魚模通押率為2/(1+3+2+1)≈29%,虞模魚的通押率為1/(1+5+3+1+3+2)≈0.7%,由此可知,謝朓詩中虞模兩韻和魚模兩韻分別為同用,而魚虞模三韻通常不同用。也就是說,謝朓所處時代,虞模魚三韻與第一期的虞模魚三韻不分的情況有了變化,但還沒有達到第三期魚不與虞模通用那么明顯。i
為方便此攝韻部分析,先簡單說明一下謝詩中比較特殊的一首,即《冬緒羈懷示蕭諮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此詩原文逯欽立先生輯校本中原文如下:
去國懷丘園,入遠滯城闕。寒燈耿宵夢,清鏡悲曉發。
風草不留霜,冰池共如月。寂寞此閑帷,琴尊任所對。
客念坐嬋媛,年華稍庵薆。夙慕云澤游,共奉荊臺績。
一聽春鶯喧,再視秋虹沒。疲驂良易返,恩波不可越。
誰慕臨淄鼎,常希茂陵渴。依隱幸自從,求心果蕪昧。
方軫歸與愿,故山芝未歇ii。
需要說明的是,逯先生本中“共奉荊臺績”一句中韻腳字為績,屬錫部;而陳書良先生等《六朝十大名家詩》中“績”為“繢”,所屬韻部為灰韻。從押韻情況上看,本文暫且認為“績”字為“繢”字之誤。
(1)齊灰咍皆
齊獨押:6例。《青帝歌》圭黎。《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濟醴啟陛。《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代人應詔》萋棲珪奎。《登山曲》堤低梯齊萋。《始出尚書省》陛醴體濟薺啟灑棨泚泥弟涕底。《游敬亭山》齊棲溪低啼凄蹊迷梯睽。
咍獨押:1例。《赤帝歌》臺來。
(灰)咍通押:6例。《冬緒羈懷示蕭諮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薆(繢)。《迎神歌》開(徊)。《校獵曲》開來(回)臺哉。《觀朝雨》來臺埃開哉鰓(徊)萊。《離夜》臺哀裁(杯)。《奉和隨王殿下詩十六首》之七:來開臺(枚)。之十:(隈)來(回)臺(杯)。《祀敬亭山春雨》開來埃(徊)該(隈)。
[灰]咍(皆)通押:1例。《奉和隨王殿下詩十六首》之一:開來(懷)[徊]。
(2)泰
泰獨押:3例。《送神歌》蓋外。《答王世子》外籟會帶艾。《后齋迥望》帶外蓋旆。
此攝中沒有特別的現象,皆與灰咍二韻讀音相近,同用比較常見,可知謝朓所處時期,灰咍同用,灰咍皆同用是比較常見的現象。
(1)真諄魂
真獨押:2例。《迎神歌》新辰。《送神歌》神津。
(諄)真通押:5例。《黑帝歌》(巡)賓。《三日侍宴曲水代人應詔》震(潤)藎鎮。《送遠曲》人(輪)陳因巾。《永明樂》之八:塵(輪)。《奉和隨王殿下》之十二:(淪)晨陳人。
此處真獨押2次,諄沒有獨押情況,之真通押1次,同樣可知諄真通押率為5/(2+0+5+1)=62.5%,且真諄同用比例較高,那么,謝朓及他所處時代,真與諄可同用。
(2)沒櫛質
沒(月)通押:1例。《冬緒羈懷示蕭諮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沒(越)(歇)。
沒韻再謝詩中沒有獨用情況,月獨押3次,月灰通押1次,沒月的通押率為1/(0+1+3+1)=20%,理論上看,二者同用,但沒屬臻攝,月屬山攝,兩韻跨攝,后文還將討論此情況。
質獨押:1例。《迎神歌》秩苾
質(術)通押:5例。《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代人應詔》逸秩(恤)日。《還涂臨渚》質日一(律)(出)秩。《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密(出)日佾。《高齋視事》日(出)筆膝一疾。《閑坐》溢疾密悉(出)秩日質。
質(櫛)[末]通押:1例。《春思》日一匹[闊](瑟)室。
質(錫)通押:1例。《奉和隨王殿下》之五:室日密(歷)。
以上可知質術通押率為5/(1+0+5+1+1)=62.5%,質櫛末通押率為1/(0+0+1+1+5+1)=12.5%,質錫通押率為1/(1+1+0+5+1)=12.5%。所以謝朓詩質術二韻同用。理論上質櫛末和質錫也可以算作同用,但質櫛末三韻中末韻屬于山攝,質錫中錫韻屬于梗攝,此二者是跨攝相押,且謝詩中沒有末韻和錫韻的獨用情況,只能把它算作是謝朓詩歌的特殊情況。
(1)寒桓山仙元先
桓獨押:1例。《夜聽妓詩二首》滿管緩碗。
寒(桓)通押:2例。《鈞天曲》(觀)漢散(亂)彈。《和劉中書繪入琵琶峽望積布幾》散翰(玩)(觀)(亂)(半)岸干爛嘆(畔)。
先獨押:2例。《迎神歌》宣天。《世祖武帝歌》弦天。
仙獨押:2例。《永明樂十首》之六:川船。《游山詩》蹇辯緬轉澶淺楩蘚衍展踐搴免選善。
(先)仙通押:9例。《世祖武帝歌》牷(年)。《赤帝歌》煽(遍)。《郊祀曲》泉埏旋虔(年)。《宣城郡內登望》圓然泉(天)(煙)遷(邊)鮮(田)。《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縣)(見)(練)(甸)(宴)(霰)變。《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戰(縣)(甸)選(練)盼(殿)(燕)(倩)(薦)變囀(遍)眷弁(見)(絢)衍。《和王主簿季哲怨情》(宴)扇(燕)變賤(見)。《奉和隨王殿下》之十三:(玄)筵旋(舷)筌。《別王丞僧儒》(甸)(練)(宴)衍(見)。
仙(元)通押:1例。《三日侍宴曲水代人應詔》(蹇)辯踐善。
元(魂)通押:1例。《從戎曲》源翻(昏)煩言。
以上知寒桓的通押率為2/(1+2+0)≈67%,先仙通押率為9/(2+2+9+1)≈64%,仙元的通押率為1/(2+9+1+1)≈0.8%,元魂的通押率為1/(1+1)=50%,所以謝詩寒桓同用,仙先同用,元魂同用。仙元是獨用。元韻和魂韻在《廣韻》中屬于不同的攝,但根據王力先生觀點:在南北朝時期,元魂,以及痕沒有分用的痕跡,所以即便是跨攝,本文仍認為二韻同用。
(2)曷薛月屑
曷(泰)通押:1例。《冬緒羈懷示蕭諮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渴昧。
月(灰)通押:1例。《冬緒羈懷示蕭諮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闕發月對。
屑(薛)通押:1例。《同沈右率諸公賦鼓吹曲名二首》芳樹:枻結(折)(絕)
以上月灰的通押率為1/(3+0+1+6+1+1)≈0.8%,曷泰與屑薛可以分別算作同用,月灰二者不同用,是謝詩的特殊用法。
豪肴蕭宵
宵獨押:1例。《青帝歌》宵昭。
蕭獨押:1例。《白帝歌》鳥裊。
豪獨押:3例。《永明樂》之三:道草。《忝役湘州與宣城吏民別》奧好暴冒灶導號操報勞蹈。《奉和竟陵王同沈右率過劉先生墓》寶道抱早草老。
(蕭)宵通押:1例。《和蕭中庶直石頭詩》(眺)(徼)嶠照曜峭妙燎笑劭(調)(釣)詔(嘯)誚要(叫)。
蕭與宵的通押率為1/(1+1+1)≈33%,謝詩中蕭宵同用,豪獨用。另外,蕭與宵同用是南北朝第二期的普遍情況,且蕭宵為一部,豪屬另一韻部,此攝幾韻在這一時期分部明顯。
歌戈
歌(戈)通押:3例。《出藩曲》阿河(波)歌(和)。《將發石頭上烽火樓》阿多(波)何。《和王長史臥病》河多歌沱(和)(波)蘿跎荷阿(過)(莎)。
麻獨押:3例。《三日侍宴曲水代人應詔》夜灞榭架。《落日悵望》舍下把馬者寡社。《和何議曹郊游》者下瀉假夏。
以上兩攝可知,謝詩歌戈同用,麻獨用,和第一期相比,已經明顯分化,這也是南北朝韻部發展第二期的顯著特點。
(1)陽唐
陽獨押:3例。《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漳芳方良。《永明樂》之五:長象。《與江水曹至干濱戲》賞丈網壤。
陽(唐)通押:10例。《白帝歌》(藏)方。《送神歌》箱昌。《永明樂》之十商(皇)。《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央長(蒼)章陽鄉梁霜翔。《直中書省》敞掌網上響仰(蕩)賞。《賽敬亭山廟喜雨》薌祥方(堂)(皇)裳梁觴鄉(茫)(莊)。《秋夜講解》:央腸(堂)(茫)梁相忘霜涼傷長(航)。《京路夜發》兩(漭)上(廣)賞(蕩)鞅。《奉和隨王殿下》之六:陽楊芳(光)長傷相商忘梁。《奉和隨王殿下》之九:(堂)陽光芳。
(2)鐸藥
鐸獨押:1例。《游東田》樂閣漠落郭。
鐸(藥)通押:1例。《紀功曹中園》崿鶴落(酌)籜壑。
謝詩中宕攝所用韻部的同用情況,陽唐的通押率為10/(3+10)≈77%,鐸藥的通押率為1/(1+1)=50%,可知這一時期陽唐二韻、鐸藥二韻同用。
(1)庚清青
庚獨押:3例。《世祖武帝歌》慶鏡。《黃帝歌》平京。《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命慶映競。
清獨押:9例。《世祖武帝歌》政盛。《永明樂》之四:清瓊。
(庚)清通押:10例。《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名貞(英)聲。《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代人應詔》清(明)(京)旌。《三日侍宴曲水代人應詔》(明)城清聲。《同謝咨議詠銅爵臺》(生)聲情輕。《賦貧民田》(慶)政(病)性并正盛(映)凈(命)詠鄭。《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還上國》(京)情鳴聲。《和劉西曹望海臺》(平)(生)(驚)城營。《新治北窗和何從事》屏(景)嶺整(影)潁領頃頸。《奉和隨王殿下》之四:情城(鳴)(英)聲情(明)(纓)。《奉和隨王殿下》之八:(鏡)(泳)性盛。《奉和隨王殿下》之十四:傾(明)情聲。
青獨押:1例。《永明樂》之一:溟靈。
以上庚清通押率為10/(3+9+10)≈45%,顯然庚清為同用,青為獨用。與《廣韻》中庚耕清同用,青獨用的情況類似,蓋謝朓所處時期,清庚青三韻逐漸在分化穩定。
(2)陌昔錫
昔獨押:1例。《送神歌》積夕。
陌(昔)通押:4例。《金谷聚》客(夕)。《送江水曹還遠館》陌客白(席)。《和別沈右率諸君》客陌(積)(夕)。《同羈夜集》(昔)陌隙(席)(藉)柏。
陌昔的通押率為4/(1+4)=80%。顯然謝朓詩中陌昔為同用。
德職
德獨押:1例。《黃帝歌》克德。
職獨押:15例。《黑帝歌》息色。《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職色極陟。《三日侍宴曲水代人應詔》直力飾翼。《同沈右率諸公賦鼓吹曲名二首》臨高臺:翼極色意。《玉階怨》息極。《望三湖》翼直色極。《和宋記室省中詩》極色翼職側。《詠鸂鶒》色翼。《贈王主簿詩二首》之一:色織食翼。《和紀參軍服散得益》色測力識。《詠兔絲》織色測直。《蒲生行》側色植力翼。
(德)職通押:1例。《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代人應詔》式(德)(默)(國)。
職(幽)通押:1例。《黑帝歌》(幽)側。
職(昔)通押:1例。《答張齊興》極色(昔)職側直翼飾力陟。
以上可知德職的通押率為1/(1+15+1+1+1)≈0.05%,職幽的通押率為1/(15+1+1+1)≈0.05%,職昔的通押率 為1/(15+1+1+1)≈0.05%,職之的通押率為從理論上看,這兩韻不能同用,此處需要注意,職幽和職昔的通押在謝詩中各1例,幽屬于流攝,昔屬于梗攝,都是跨攝相押,是謝詩的特殊用法,而徳與職兩韻,在南北朝時期常常合韻,蓋謝詩中德韻獨用情況太少,職韻使用次數頻繁,故有此現象。
侯尤幽
尤獨押:5例。《白帝歌》遒收。《送神歌》周留。《三日侍宴曲水代人應詔》流疇舟游。《新亭渚別范零陵云》游流猶求憂。《侍筵西堂落日望鄉》憂浮秋酬收猷秋悠。
尤(侯)通押:2例。《入朝曲》州(樓)(溝)輈收。《和江丞北戍瑯邪城》(樓)悠流舟留。
尤侯的通押率為2/(5+2)≈28%,謝詩尤侯二韻同用。
(1)侵
侵獨押:7例。《迎神歌》歆心。《黑帝歌》深陰。《郡內高齋閑望答呂法曹》深林吟琴心音岑。《和何議曹郊游詩二首》之一:林音尋心今。《和王中丞聞琴》陰琴音心。《奉和隨王殿下》之二:深陰林音心。《詠燭》沈琴金陰。
(2)緝
緝獨押:3例。《青帝歌》習集。《秋夜》急立立隰及。《夏始和劉潺陵》隰邑襲戢入及揖立汲粒集。
合獨押:1例。《落日同何儀曹煦》雜合沓颯。
(1)謝朓詩中的韻腳字,平聲居多,上聲基本沒有,去入兩聲較少。去聲主要出現在蟹攝泰韻,有三首詩押泰韻;入聲主要在通攝、臻攝、山攝、宕攝、梗攝、曾攝、深攝、咸攝的個別入聲韻中;其余皆平聲。
(2)謝朓詩歌沒有四聲混押情況,他與沈約交好,受其影響,將平仄四聲的永明聲律運用到詩歌中,加之較早運用《四聲譜》的成果,其詩音調和諧。
(3)四聲相承上,謝朓詩歌中的類別對照十分整齊,即平聲中兩韻或幾個韻相押,其對應的上去入聲一般也相押。如謝詩中平聲庚清同用,其相承的陌昔錫也通押。平聲中的陽唐同用,相承的鐸藥也同用等。
(4)謝朓詩歌總得來說,韻部界限比較明顯,不同攝的字一般不同押。謝朓詩中出現的跨攝通押共有9組:止攝之韻與臻攝真韻通押1次;臻攝沒韻與山攝月韻通押1次;臻攝質韻、櫛韻與山攝末韻通押1次;臻攝魂韻與山攝元韻通押1次;臻攝質韻與梗攝昔韻通押1次;山攝曷韻與蟹攝泰韻通押1次;山攝月韻與蟹攝灰韻通押1次;曾攝職韻與流攝幽韻通押1次;曾攝職韻與梗攝昔韻通押1次。其中月沒同用、元魂同用在南北朝是常見的,雖然后面切韻把這兩組韻都分別切開,但在謝朓所處的齊梁時代,此二者仍當做同用看待。其他跨攝押韻都只押了1次,可以看做偶然入韻,其因素需多方考察,本文將它做特例處理。
注 釋
i本文所說分期,依據王力先生《南北朝詩人用韻考》一書中的分期。
ii原文按:本集三。《詩紀》五十九。又文鏡秘府論南卷謝吏部詩引發一韻、一韻。《類聚》二十六作冬緒羈懷詩。引闕、發、月三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