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迪禹
傳統的中國講究“家國一體”,“家”就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所以,在歲月的積淀中家風家訓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融入了數千年的歷史文明,滲透在每個人的血液中,是青年學生成長發展的精神紐帶。“嚴于修身,寧靜致遠”的忠告警示青年學生要嚴于律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家訓教導青年學生要勤儉節約;“有志向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啟示青年學生要不畏艱苦、樹立志向可以說優良的家風家訓對當代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育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1.是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需求。當今網絡技術快速發展,世界知識全球化,高職院校學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響,因此他們面臨的成長大環境特別復雜。青年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如何讓他們堅定文化自信,是我們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優良家風家訓包含了許多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題材和內容,如諸葛亮誡子格言、顏氏家訓等,都蘊含著“和諧”、“友善”、“愛國”等價值觀,與新時代社會主義價值觀是統一的。家和萬事興、尊老愛幼、賢妻良母、勤儉持家等傳統家風文化,體現了中國人的家庭和親情理念。挖掘家風家訓的精華,讓更多學生受到其熏陶、感化是優良家風家訓在新時代的價值體現,也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需求。
2.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促進成長成才的有效舉措。好的家風家訓是塑造人的無形力量,如同無聲的教誨,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讓后人銘刻在心、代代受益。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名人家訓,比如,著名的包公家訓、顏子家訓、朱子家訓等,許多講的就是修身、齊家、治天下的道理。高職院校在開展人文素養教育的過程中,可以融入優良家風家訓的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的學生思想和行為等,引導高職學生真正做到長幼尊卑有序,個個修“溫良恭儉讓”君子品格,有助于學生們人文素養地提升,保障傳統文化的傳承,促進中華傳統美德的弘揚。
3.是萃取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有效方式。習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優良的家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一個人、一個家庭或者幾代人形成的一種傳統,是中華文明星火相傳、燦爛不熄的重要原因。高職院校應當充分利用校園這一文化傳承主陣地,通過教育讓各個家族的優良傳統、優秀文化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以此弘揚中華幾千年歷史文明的精髓,實現民族文化傳承與學生素養培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1.注重思想政治理論和課外實踐相結合。一是改進思政課教學內容。高職院校可以在思政課堂中融入孔子、老子等古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內涵,將其制作成PPT或者其他形式,向學生進行展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感染力。二是對課程進行合理配置。如適當開設"中華歷史名人家風解讀“和”中華優秀家風漫談"等選修課程,讓學生了解優秀家風家訓的價值內涵;進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三是定期的開展當代家風模范家庭宣講會、以家風家訓文化為主題的校園節、優良家風家訓主題班會、優良家風家訓征文賽、家風家訓有關的辯論賽和演講賽等,鼓勵學生積極發表對家風家訓的認知理解,有效激發學生對家風家訓的熱情,讓其在實踐中體會優秀家風家訓的價值魅力。
2.豐富宣傳教育的平臺。高職院校可以通過豐富宣傳教育的平臺,加大優良家風家訓的宣傳力度。在積極發揮傳統媒體的陣地作用的同時,不斷打造新興媒體、互聯網等新陣地,把好家風家訓的傳播弘揚和宣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比如在互聯網平臺將優秀人物的家風家訓故事、國學經典視頻、校園的美德故事、道德先進典型事跡等播放給廣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弘揚社會主旋律,傳播新媒體正能量,讓高職院校學生在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地體會到好的家風、好的家訓對自己成長、成才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