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雅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賴村中學 江西 寧都 342800)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因此我們要抓住抓緊閱讀教學,閱讀教學是學生、文本、老師之間的對話過程,要讓學生把文本讀通、讀懂、讀活、讀美,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多向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那么怎樣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呢?結合我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支粉筆兩尺講臺”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僅僅是講授者,一直講講講,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具有較強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但對大多數孩子而言,老師滔滔不絕的講,就像催眠曲一般,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孩子們無法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有時候一篇很美的文章,也會便得索然無味,沒有一點美感。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應留給學生閱讀、思考、感悟的時間和空間,放手大膽的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讓學生自己從文中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這就需要老師根據文章內容重點詞句設疑,引導學生思考閱讀的方向,尊重學生的每一個觀點,提供學生大膽表達的平臺,讓他們把疑難、觀點討論并表達出來,老師也要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點撥。同時,我們可以給孩子們提供比書本更廣泛的閱讀材料,多創造閱讀的機會和條件。未來的社會是高度信息化的社會,閱讀教學僅以課本為單一的教學內容是不夠的。我們不能局限于課文內容,要把學生引出課堂,可以把閱覽室、圖書館也作為閱讀的課堂和教室。讓孩子們通過各種書本了解世界,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讓學生在書的海洋里徜徉和遠航。
課堂的閱讀教學不僅是老師問,學生答,應該是雙向活動,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互相討論交流的過程。我們不能僅僅是傳授者,還要是引導者,要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發揚教學民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學生主動學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若是,我們還是按照老方法進行閱讀教學,塞給學生各種知識,硬性的給出標準答案,那就難讓學生真正的掌握知識,教學任務沒有落到實處,學生無法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學生的主體意識就沒有激發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于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學習民主,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
在設計閱讀教學的教學設計時,我們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學生心理特點來精心設計,多設計一些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項目。比如,我在教學《蚊子和獅子》、《丑小鴨》這類有趣且適合學生表演的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把課文改寫成劇本,組長負責,小組討論好人員的分配,自制合適的道具,揣摩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然后在班上表演,評選出最佳導演和最佳演員。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環節,讓他們談體會赫爾感想。學生比較喜歡這樣的課堂教學,也很感興趣。通過討論、表演、談感受,學生對課文中的情節、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又比如,在教學《新聞兩則》等有關社會時事時,我會布置他們提前在生活中收集有關的新聞材料,可以是報刊書籍,也可以從網上下載。同學們興致很高,躍躍欲試,有的把新聞打印出來,有的制成了手抄報。課堂上,我仿照電視節目,讓學生進行新聞發布,并談出看法。這樣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就得到提高。事實證明,只有優化教學方法,提前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多創造學生參與教學的機會,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還能提高了學生的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學學習知識的方法,只有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選擇合適有效的方法進行學習,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一般來說,主要的學習方法有:緊扣教材特點;注重學習過程,概括學法;教師典型示范,展示學法;舉一反三,遷移學法。
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妨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教給學生多種學習方法,讓學生的知道怎樣學習。比如在教學記敘文時,我把學過的記敘文整合在一起,講授其中幾篇,教給學生記述文的表達方式、人物、順序,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獨自去學習所選文章中的論點,并令其指出文章的結構有很多相似、相同的地方。只要規則明確,學生就更有可能掌握閱讀方法;又如,講授《紫色人形》時,先讓學生概況文章所講的故事,故事是怎樣層層開展的。學完本文后,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學習方法。我們應該從這些例子中學到閱讀記敘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將這些方法應用到課外文段的閱讀中去。這樣一來,學生就掌握了各種類型的課文的學習方法,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使學生終身受益。
總之,初中語文的教學水平的高低主要在于閱讀教學的有效程度,我們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通過必要的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