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倩
(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大橋中心學校 安徽 安慶 246000)
英語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分析重難點是什么?再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來突破化解這個重難點,讓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是從三年級開始學習的,學習英語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不是特別的容易,因為這個年齡段已經過了最佳語言習得時期。另外這個年齡段還沒有完全掌握好母語特別是語法,那么在英語教學中,涉及到一些必須掌握而又不容易理解的教學重難點該如何去解決呢?就這個問題筆者詳細深入研磨了2017年版的英語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標準中的學習策略給筆者很大的啟示。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使用英語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以及指導這些行動和步驟的信念。對英語而言學習策略主要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其中的認知策略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具體學習任務而采取的步驟和方法。這些學習策略是靈活多樣的,學習策略更要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異。而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對很多的知識、方法和技巧并不理解更別說掌握,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想辦法讓他們理解難懂的知識,并盡可能的讓他們掌握規律最終能形成自己的認知策略并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這個過程就像孩童學步,起先是觀察然后是模仿,這個階段起初只能由大人扶走,經過不斷地練習終于可以放開大人的雙手走向自己的道路。這兩者的道理是相通的。筆者經過大量的課堂教學實際,總結了一些化解小學英語教學重難點的方法,具體闡述如下:
三年級學習英語首要解決的是字母教學,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特別關注,還沒到三年級甚至是入學前就開始學習英語,但是很多課外輔導機構的教師并沒有學習專業化的知識、進行專業化的訓練甚至只是突擊培訓了淺顯的英語知識,就到輔導機構任教,這樣在輔導中難免出現錯誤。另外,部分漢語拼音與英語字母寫法相同,也會對英語的字母教學造成影響。在這種背景下,給英語教學增加了不少的難度。這時教師就要發揮自己的思維,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同時激發學生的思維。
1.1 利用具體的實物或多媒體技術將重難點具體化。小學階段剛開始學的英語知識不太多,但是學習內容有一定的難度。除了可以用肢體動作解決重難點外,也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來處理,比如拿出具體的東西或者利用暢言、課件等多媒體技術來展示要學習的知識。人教版三年級起點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內容是有關食物,這是學生喜歡的也是可以通過實物展示的。
1.2 創編歌謠讓重難點生動化。小學英語的初始階段會涉及到一些比較難的語法知識,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知識的學習程度,不好詳細地徹底地說透。因為說得多可能還會引起知識的混亂,加大了重點難點的難度,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可是這個知識是必考內容,不說始終是個難點。
1.3 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讓重難點簡單化。英語畢竟是西方國家的語言,它的一些特殊使用習慣與國內的語言還是有差異的。筆者所處的環境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能接觸到英語,而中西方的文化習慣有時候是天南地北。就比如西方的電話用語與中國的本土用語差距就很大,中國人接電話往往會說:“您好,請問你找誰?”而英國人則不同,英國人接到電話后會說:“Hello!This is …….Who’s speaking?”這種電話用語對中國人而言是陌生的,不符合中國人的習慣。在教授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造真實的語境,拿出手機說出上述語言讓學生感知西方電話用語,讓他們體會與漢語的區別,然后他們自己找出不同,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經過真實語言的創設就化解了電話用語的重難點,不需要教師多費口舌,學生自然就理解了。
喜歡玩是人的天性,小學階段的學生更是如此。利用孩子年齡小、喜歡動、模范能力和表現欲都較強等特點,在遇到教學中的重難點時設計一些游戲環節,既突破了重難點,同時還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比如人教版中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My friends Part C故事環節可以設計成表演故事的游戲,可以事先在屏幕上出現對話內容,讓學生表演的時候自己體會每句話是什么意思,比如“Come on, friends”,在表演這句話時教師還可以讓扮演兔子的學生配合動作,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這句話,不需要教師去花時間多說就突破了重難點。
英語教學中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應對不同的目的而用,才能達到預期設想的教學效果。只有不斷進行教學實踐,不斷地進行創新,才能體會和總結出更多的好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提升自身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