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
(玉門市第二小學,甘肅 玉門 735200)
學校是一個人員密集型單位。班級是學校最基礎的組成單元,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工作最基層的組織者與管理者。一個再有能力的班主任,如果不能與各科任教師協調合作,形成和睦相處、齊心協力、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班級工作開展就不會順利,教育教學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在學校管理中加強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聯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1.要從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教育方式上去溝通。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總是要將自己的育人觀念、管理思想、教育目標貫穿于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并顯示出自己獨有的管理風格。如,有的班主任喜歡和風細雨式的管理,因而他在管理班級過程中就顯得很有耐性,各項工作都很細心,處理問題冷靜平和,他所帶的班級就會顯示出一種處處秩序井然,事事周密嚴謹,學生學習認真細心的特點。而與之相反,如果該班的科任教師中有的急躁、有的疏漏大意,或是科任教師的一些教育方式與班主任風格相反,則往往會極大地降低班主任的工作效率,使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管理工作事倍功半。在此情況下,雙方就應及時地交流意見,統一認識,統一思想,攜手共創新目標。
2.班主任與科任教師要從班級管理的具體措施上進行溝通。一般來說,班主任所制訂的管理措施就是本班科任教師和學生共同遵循落實的基本行為準則。因此,班主任在制定這些要求準則的時候應該注意聽取科任教師的意見,吸取科任教師合理的建議和意見,取最大公約數。科任教師因其學科教學需要而擬定相應準則措施時,也應與班主任達成一致意見。班級的各項管理措施雙方都應知曉明白,在落實過程中應該相互支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3.班主任與科任教師要從評價學生、考察學生上去溝通。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因其天賦、興趣、認識的不同,因而對各學科所表現出的學習興趣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不同科任教師要從不同方面對同一學生給予公正全面的評價,并由此對學生采取協調一致的管理方式,以保證學生在平等安寧的氛圍中協調發展。實踐證明,學生在受到不公正不恰當的評價后,往往會對該門課程失去興趣,對該教師的管理產生抵觸情緒。當各科任教師對同一學生產生統一評價后,其管理教育方法也將趨于統一,這將有效克服各自為陣多頭教育的弊端,并能使各科任教師更加齊心協力,共同管理好班級。
4.班主任與科任教師應從各自所擔負的工作任務上去溝通。不同學科有著不同的要求、目標,每個教師都要為完成自己的任務而努力工作,這就導致了不同科任教師常常以自己的工作任務、教學成績為重,搶奪時間,搶奪學生。而有時候卻又因協調配合不到位,使班級管理出現時間真空和管理真空。因此,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都應樹立整體觀念,互相諒解、密切配合。尤其是班主任要及時發現這些矛盾,積極協調解決。作為班主任,切忌把科任教師在教學中遇到或發生的問題簡單而又片面地以為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或袖手旁觀,或有意回避,要理解和明白協助科任教師解決教學中出現和遇到的困難與解決班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
1.共同參加班級活動,共同擬定班級規章制度,共同推選班干部。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共同參加活動,既有利于雙方共同了解班級,了解學生,又能提高雙方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使學生對老師產生更強烈的親合力和信任感,進而大大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2.召開班級科任教師聯席會議,使全體科任教師有機會坐在一起共商班級大事,共尋解決問題的策略。作為發起者,班主任要及早擬定會議內容并通知科任教師,必要時也可邀請優秀班主任和學校主管領導參加,確保問題解決得更有效、更徹底。在此方面,班主任應注意發揮其“主任”職責,主動承擔起組織協調的重任,發揮學校基本教育單元的特有功能。
3.共同家訪,全面了解學生課外校外情況,為制定共同的教育管理措施打好基礎。班主任雖有總攬班級事務的職責,但畢章一個人的精力、時間、能力是不夠的。作為科任教師,在課余時間與班主任共同家訪,既能使學生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了解得更全面更透徹,也能使學生家長增強對科任教師的信任感,形成更強大的家校合力,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4.共同教育學生。尤其是在個別學生的教育上,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共同出面,相互補充,形成一致意見,這樣做既有利于把問題解決透徹,也能使學生感到任課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同時,幾位教師共同教育更能在學生心中產生威懾力和制約力,對班主任和科任教師來說,共同教育形成共同認識,既增進了感情,又得到了鍛煉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