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素珍
(河南省扶溝縣固城鄉初級中學 河南 扶溝 461300)
對于初中語文的教學來說,課堂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種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導入,不必要拘泥于傳統的課堂導入方法。教師進行合理的課堂導入具有很多優點,例如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使學生從上一節課的思維當中轉換出來,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提供多種情感體驗,發散學生的思維等,通過這些優點,從而為接下來的語文教學奠定基礎,以達到“課已始,意境生?!敝Ч?。但是對課堂的導入僅僅只是進入課堂的一個引子,是為接下來的課程服務的,如果教師過于注重或追求對課堂的導入,就會進入教學誤區,偏離教學的實際內容。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的教學設計時,需要注重實效性,所做的導入應該新穎有趣,但又不乏針對性。
溫故而知新是學習的主要原理。在學習新課文的時候采用已經獲得的知識進行導入是教師經常使用的方法。例如,我們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采用以舊帶新的導入方法。教師可以向學生們做如下的知識講述:“我們祖國大好河山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都展現出了不同的風景和魅力,讓人們流連忘返。我們在之前的課文《春》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綠意盎然和生機勃勃,接下來我從冬天的角度來看看老舍先生對于《濟南的冬天》的具體描述吧?!睆倪@樣以舊帶新的描述中,學生們可以承接前文的知識內容,對應性地啟下新課文的知識內容,既做好了已有知識的復習,檢驗學生知識學習的牢固性,又增強了學生們對于新課文的認知和了解,更方便學生們學習新知識。
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很多教師提到課文外的典故和背景故事時,學生們的注意力和興趣往往都被快速吸引,顯得積極性非常高。如果教師能夠充分利用好學生的這一聽課特性,那么無疑能夠更好地導入課文,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如下的導語內容:“同學們,我們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先來講一個關于作者安徒生的小故事。安徒生有一次去參加一個舞會。一位漂亮的小姐對安徒生產生了好感,于是熱情地走到安徒生面前與他交談起來。她向安徒生詢問:‘先生,我這件衣服漂亮嗎?您喜不喜歡?’安徒生只是淡淡地回應道:‘不是特別喜歡。’小姐隨即反問道:‘那您認為我應該穿什么樣的衣服才能顯得好看呢?’同學們覺得安徒生會做怎樣的回答呢?他開口說道:‘皇帝的新裝。’”學生們之前都預習過課文,聽到這樣故事都會不禁被逗樂,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之后又將課文導入做好,學生們更好進入學習狀態。這種導入方式充分的結合了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故事的愛好與好奇,在故事之中就被不知不覺的引入到課堂內容之中,使學生在興趣中更好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由于平時的生活與課文中所描繪的情境具有很大的差別,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為學生創設出與課文內容相符的情境,便于學生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就能夠融入課文內容之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學習《音樂巨人貝多芬》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聽一些貝多芬所創作的音樂,伴隨著音樂聲,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貝多芬:貝多芬在28歲時就已經患了耳疾,聽不見聲音,其絕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在患有耳疾之后創作的。在表演時雖然臺下的觀眾給予了熱烈的掌聲,但是他卻聽不到。即使如此,貝多芬還是依然堅持音樂創作,與病魔頑強的斗爭,給世人留下了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通過這種情境導入的教學模式,就能夠把學生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來,在不自覺中就學到了很多知識。
課文的標題是我們學習時最先了解的東西,它往往是課文內容的精華所在。導入也可以從題目入手,讓學生們尋找新穎生動的東西。例如,在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將題目故意寫成“走兩步”。學生們看到會立即向教師糾正道:“老師,題目應該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師可以向學生說:“走了一步再走一步不就等于是走了兩步嗎?作者寫這么多字的題目被我三個字就寫完了,大家看我寫的這個題目是不是更好呢?”學生們回答道:“不是。”教師說道:“那好,大家請認真學習這篇課文,在課文中尋找作者這樣命名課文的原因吧?!边@樣的導入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尋找到課文的主旨,即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要輕言放棄而是要一步一步地去解決。通過這種問題式的激趣導入,能夠將原本深奧的哲理變得更容易使學生們明白了。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設計導入環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把導入的目標放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及快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從而使學生更快的進入學習狀態。
語文教師可以使用多種多樣的導入方式,但是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情況而定,融會貫通,使學生能夠真正的通過課堂導入學會自主、合作與探究,在課堂導入中學會更多的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達到提高課堂效率與增加課堂實用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