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芳
(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油竹實驗小學 浙江 青田 323900)
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的思維和想象等能力都沒有完全的成熟,比起抽象的文字描述,他們更喜歡形象的圖片,而且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還有很強的觀察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利用好這些圖片更好的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在指導學生觀察課本上的圖片時,教師還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和方法。并且教師還需要圍繞著教學大綱來展開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成績提高的同時,觀察能力也得到提高。當然在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時,教師還需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使學生少走彎路,更好的掌握這門技巧。
例如,教師在面對年齡較小的學生時,就要教給學生學會有順序的進行觀察,也就是從遠到近,從人到景,從主到次等等,從基礎上培養學生觀察習慣,時間久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會得到提高。課本上的圖片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的順序的,這個順序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將課文內容由難化簡,由抽象到具體,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這些文字的含義,因此觀察圖片是學習課文很關鍵的一步。
小學生因為年齡等原因,在感知能力上和成人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因此教師要利用圖片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幫助學生在接下來的語文學習中更好的進行學習。學生們往往對于具體可感知的事物都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讓學生學習到更多新的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就可以先從圖片入手利用學生對可感知事物的好奇心,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如先指導學生看第一張圖,然后進行提問:“同學們看這張圖,看看青蛙是長什么樣的?”在引導學生看第二張圖告訴學生,“在很久之前他們可不是長這樣的呢!那個時候他們有著自己的尾巴,但是為什么尾巴沒有呢?”這樣的導入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從而認真的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行學習。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僅要注意培養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好,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教師要清楚地知道,同樣的一幅圖,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狀態下進行觀看學習,收獲到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會讓他們入景生情,從而對事物產生自己新的認識和看法。
例如,教師在講解《秋天的雨》的時候,就會很明顯的發現這個特點。不同的學生對秋天有著自己不同的感受,這與他們的家庭和生活習慣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對那些生活經驗少,聯想能力差的學生,教師盡可能的鼓勵他們進行思考,想想出屬于自己的秋天,然后再看看書上給出的圖片,結合圖片完善自己的想象,將自己當做圖片中的一員去感受秋天。在這樣的指導下,學生在想象中必定能看到多彩秋天,聞到水果成熟好聞的氣味。最后教師在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互相交流,討論,看看大家眼中的秋天有什么不同。
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要注意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于不同地區的學生來說是有著不同的影響的,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一些教學內容有些學生熟悉有些學生陌生。雖然課文提供了圖片幫助學生進行想象,但是因為文化背景的不同學生也很難的進行理解,在他們的腦海中沒有與這塊相對應知識模板,因此想要構建新的就十分困難。
例如,《難忘的潑水節》這類具有鮮明民族風情的課文,對于學生來講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個課文中所描訴的事情,離學生太遠,因此教師在上這個新課之前可以先引導學生自行學習,從網上尋找與這個節日相關圖片和視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篇課文。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做好了課前預習,還幫助學生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然后再在課堂上進行學習,結合書本上的圖片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讓學生更好的看懂書本上的圖片,再聯想課文中的片段,使插圖發揮它最大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當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