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勝福
(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實驗小學 遼寧 撫順 113000)
漢語拼音教學,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剛接觸,積累少;加之,教學意識薄弱,教學方法不當等,的確給教學工作帶來一些困難,嚴重阻礙漢語拼音教學水平的提高。那么,怎樣突破、化解這些教學不利因素,采取什么解決策略,能夠使學生“學得好”,老師“教得好”呢?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和思考,就提高小學階段漢語拼音教學的有效策略,談幾點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漢語拼音教學往往追求知識的系統性、全面性,要求會讀會寫會背會默,掌握拼音術語及相關的專門知識,這些要求顯見學習漢語拼音的難度。基于對小學階段漢語拼音功能定位的認識,它關鍵在于能夠熟練拼讀音節,運用漢語拼音識字。教師可在不斷識字、閱讀和使用工具書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實際拼讀音節能力,這體現著重運用、重實踐,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指導思想。
漢語拼音學習是整個小學階段的任務,它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滲透——強化——鞏固。滲透階段是指學生在初學漢字時教師有意識地滲透漢語拼音的學習。如教師在教學生字時,有意識地選取一些單韻母與聲母相拼的字拼讀給學生聽。這一階段只要學生聽,可以適當跟讀,使學生對拼音有些感知,有些了解,特別是對拼讀規律的了解。強化階段是指學生在閱讀識字的過程中集中學習聲母、韻母,音節的拼讀等,主要集中在一年級第一學期進行。鞏固階段是指學生在借助漢語拼音識字和閱讀過程中,教師有計劃地分階段進行相關知識的梳理和歸納,使學生能逐漸比較熟練地拼讀音節,能借助拼音識字使用工具書和學說普通話。這是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過程,從一二年級正確運用到三至五年級熟練運用的過程,基本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
漢語拼音怎樣考查,涉及對學生學習能力及成績的評價,也反映著教師相關理念及教學目標的設定。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主要看運用拼音的能力,它對教材編寫和具體教學有著積極明確的指導作用。老師可以放開手腳,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學生運用漢語拼音的能力上;學生更可以擺脫束縛,集中精力練習拼讀音節,利用漢語拼音識字、查閱工具書提高自己的運用水平。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在教學具體的音節時,可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什么時候用得著。教師可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學習用品貼上一個自己寫的拼音標簽,把家中的生活用品、家具、電器都貼上這樣的標簽,孩子們自己給冰箱貼上自己制作的拼音標簽時,興奮與快樂溢于言表,因為他們學的拼音有用了。為進一步引導孩子們使用拼音,教師用拼音給每個孩子寫一封信,其中有的是夸獎孩子的話;有的是建議小朋友去讀拼音讀物;還可以是一首兒歌……小朋友自己做郵遞員來送信郵遞員”小朋友快樂地拼讀收信人的姓名,收信人興奮地拼讀“信”的內容。在送信過程中,引導孩子們自然地用禮貌用語。“郵遞員”這樣說:“這是你的信,請收下。”收信人說:“正是我的信,謝謝你!”練拼讀、練交往與激發使用拼音的熱情熔于一爐,沒有生硬的規定,孩子們悄悄帶來漢語拼音讀物讀起來,有的用拼音自己畫起了課程表,有的用拼音給爸爸寫起了信,有的用拼音記錄家庭住址,還有的用拼音認起了字……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即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與理解,從而自主地去使用,用它來識字,用它來學習普通話。
學中有玩,可以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為主動學,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習本身所蘊藏的快樂因素。例如,在教“o”這個單韻母時,可啟發學生思考:“怎樣用你的動作來展示‘〇’的樣子?”有的孩子把嘴張開,攏成一個圓形;有的把食指與拇指圍成一個圓形;還有的用兩只手臂圈成一個圓形……多種多樣的形狀表示“o”,讓孩子們興奮不已,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低年級孩子課中容易疲勞,可設計“漢語拼音休息操”,既可以調節學習狀態,也可以鞏固拼音字母知識。如:“點點頭,伸伸腰,我們來做拼音休息操;動動手,動動腳,我們來背聲母表b、p、m……扭扭脖子,扭扭腰,我們來背韻母表a、o、e……站要直,坐要正,我們來背整體認讀音節表zhi、chi……專心聽,勤動腦,學好拼音字母基礎牢”。可根據教學進度自行安排操中的拼音字母與拼音知識,學中玩、玩中學,為孩子們創設的教與學的情境,這樣學生將學得興趣盎然,教師也教得興致勃勃。
總之,漢語拼音教學應加強音節的拼讀訓練,淡化拼音知識的講解;加強實際的運用;延長拼音教學的時間,變過去“短時集中學習,統一達標”為“集中認識字母,閱讀中練習拼讀,分階段滾動復習,抓重點歸納知識,有彈性逐步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