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歡
近些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人們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對學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業教育作為我國學生教育的重要一環,也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重視。中職學校規模逐漸得到擴大,招生數量也有著明顯的提高。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模式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進行變化,導致中職語文教學中矛盾和問題不斷,無法提高教學的質量[1]。中職教育更重視對學生應用型技術的教學,針對基礎學科缺乏足夠的認識,不重視語文等基礎學科的教學,導致中職語文教學質量和效果始終得不到提高,這也給其他專業學科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了當前中職語文教學的相關內容,主要對中職語文教學的模式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進行了了解,具體如下。
調查表明,中職學生在語文學科學習中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其中,對語文科目學習感受不到壓力的學生在70%以上,而為了拿到畢業證書去學習語文科目的學生在50%以上,學生對語文科目的學習認知存在一定的問題。通過對語文教師的調查了解到,學生在語文學科學習中過于隨性,學習興趣較低。很多語文教師覺得中職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語文科目學習的重要意義,考慮是因為中職語文教學模式存在問題,并且認為當前的考核模式對語文教學的發展造成了限制。在學生的學習習慣方面,不同年級的學生學習習慣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比如和一年(第一學期)學生的學習習慣相比,(第二學期)學生的學習習慣明顯較差,說明隨著中職生不斷深入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逐漸降低了對語文科目學習的重視。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中職語文教學內容過于老舊,和其他專業之間的聯系太少,不能和其他學科進行較好的融合,對于職業性特點的涉及內容過少[2]。由于中職語文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內容建立不了緊密的聯系,語文教學不能夠更好的服務于職業教育,導致學生對語文科目的學習缺乏動機和興趣;(二)中職語文教學形式過于傳統和僵硬,缺乏靈活性,對培養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缺乏足夠的重視。在語文教學中,沒有緊密聯系社會、學生的就業方向以及學生的生活,導致整個教學內容和過程缺乏活力與生氣,讓學生們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因此,在中職語文的實際教學中,為了有效解決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應當將語文教學和其他專業學科進行充分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
語文教學和護理專業學科的結合,是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一步,然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徑和方式進行解決,從而促進語文學科和護理專業學科的充分融合。
在中職學校教學中,整個職業教育系統缺乏對公共基礎文化課教學的重視,對文化課和護理專業學科教學的重要性,沒有進行合理規劃。中職學校將專業技能的培養始終作為中職教育實行的核心,導致語文等基礎學科的內容與學時被大大縮減[3]。此外,在教學評價體系中可以了解到,中職護理專業課有著健全的考核機制,存在多種評價方式,證書核發流程也比較完善,然而在語文學科的評價體系中,一直將學生的考試分數當做考核的唯一指標。在中職教育中,語文科學教學缺乏穩定的定位和合理的安排,甚至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
對中職語文教學情況進行調查可以知道,中職語文教學缺乏準確的目標,語文教學內容、課時被縮減,考核方式過于單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護理專業學生就業后的綜合素質。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語言文字技巧,無法更好的運用語言文字,在書寫護理文件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各種問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完全遵循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導致中職語文教學缺乏職業性,并且和高中生相比,中職生的語文基礎較為薄弱,采用高中語文教學的模式,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與中職教育的目的不相符。
為了更好地將中職語文教學和護理專業學科進行結合,首先要對語文文科的特性以及中職教育的目的進行充分考慮,還要滿足中職教育中文化課的改革要求。根據這幾個方面來看,中職語文教學和護理專業學科結合條件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內容:(1)將語文教學中人文性和實用性相結合。人文性側重于學生內涵的提升,提倡追求獨特生命價值以及精神自由,能夠熏陶學生的思想;實用性則更注重學生邏輯思維、運用方面的能力學習,通過對語文工具性的掌握,能夠對護理專業知識更好的學習和運用。(2)將中職教育中的學歷性和職業性相結合。中職教育要求中職教學能夠對學生專業和職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語文作為基礎文化課的重要一環,能夠提高學生專業和職業未來發展的適應性。(3)中職教學文化課的科學改革。通過文化課的改革,要求中職語文教學不僅能夠對學生的基礎能力進行培養,并且可以在培養學生行為規范方面起到作用,從而在學生護理專業的學習中,讓中職語文教學成為其重要基礎。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首先要準確定位中職語文教學的目標,結合職業教育改革的相關文件,加強中職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實用性的結合,使護理專業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交際能力得到提升,讓其能夠對護理工作具有較高的適應性,熟練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做好護理文件的編寫。在制定中職語文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不僅要服務于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同時還要以護理專業學生技能的培養和崗位需求作為基礎,來進行中職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4]。護理專業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讓其能夠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熟練運用語文知識將工作任務順利完成。還要利用語文教學促進護理專業學生的人文情懷與職業素養的提升,讓學生具備正確的職業觀和優秀的職業道德。
對中職語文教材進行充分的研究,將存在的問題及時找出并解決。與護理專業學科知識相結合,采取各種方法處理當前的中職語文教材,對文化性和實用性進行同等重視,將中職語文教學和護理專業學科緊密聯系在一起。語文教學內容的改革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刪除。將語文教材中晦澀難懂、時代性強的文章進行刪除,將和初中教材重復性大的內容刪除,提高教材的精煉性。(2)增加。在語文教材中增加和護理學科專業相關的文章和內容,重點選擇能夠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與道德的文章,以及能夠提高護理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內容。在日常語文教學中,要將護理專業相關的應用文寫作作為課堂練習重點內容。(3)重新組合。對教材中的內容和文章進行重新組合,以模塊化的方式來體現教學內容,并與護理專業學科知識相結合,每個模塊體現不同的護理專業知識,讓學生能夠進行模塊化的學習。(4)突出重點。根據護理專業學科的特點以及崗位需求,對語文教材進行改革,對教學內容根據重點進行分層,以“聽、說”為基礎,對學生聆聽、提問、應答等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的交談技巧和禮儀,還要加強對“寫”的拓展訓練,提高學生關于護理專業應用文的寫作能力[5]。除了以上的教學內容改革外,還應在教材中融入人文情懷類的文章,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讓學生在未來工作中能夠盡職盡責。
根據護理專業學習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1)情境教學法。通過對多媒體的利用,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景教學,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體驗感[6]。比如,在語文實際教學中,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可以先根據護理專業的特點,來創設一個醫院實習場景的情境,或者護理專業學生工作場景,來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2)案例教學法。根據語文教學的內容,將相關的案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參照案例并以小組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在護理文件的編寫中,可以將一些護理記錄和病案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仿照這些案例進行寫作,這也能夠將中職語文教學和護理專業學科進行充分結合。
除了以上途徑,還可以對中職語文教學的評價體系進行改革,改變過去單一的考試分數評價制度,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分結合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積極開發出多種方式的考核機制。
綜上所述,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對護理專業特點進行充分考慮,還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改革,融入護理專業學科的相關內容,提高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以及豐富教學考核方式等,充分推動中職語文教學和護理專業學科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