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晴
(江蘇省邳州市官湖鎮中心小學 江蘇 邳州 221300)
小學語文相比其他年級的語文,學習起來更有趣味性,文章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展開,沒有讓學生非常不感興趣的情況出現,在這種狀態下,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應該是比較積極的,但目前學生狀態和預想中的完全相反,教師應對學生的引導是學生形成對學科正確認識的重要方式,也能保證學生打好基礎,對學生的現在和以后都有很大的好處,反之亦然,所以語文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更上一層樓。
小學生普遍比較聽話,不會太明目張膽的去挑戰教師,所以在課堂中,學生不會有太多很明顯的小動作或者是心不在焉的,當前的語文教學現狀并不是很好,和教師的教學方法息息相關,要靠小學生主動改變自己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師就需要從自己做起,通過新的教學方式讓教學質量有質的飛躍,讓學生看到語文的內涵。
教學新方法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新,更要注重教學理念的新,否則只是改變形式,就是換湯不換藥,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態度和認識依舊不會改變,教學質量自然不會提高,只有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讓新的教學理念來推動新的教學方式,才能保證教學起到效果,教師要明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是自己份內的事,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有必要讓學生主動融入課堂,而不是自顧自地進行教學。
2.1 教學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因素。對小學生來說,感興趣是學習的重中之重,這能夠引導他們在學習中有更加飽滿的熱情,同樣也能和教師有良好的配合,目前來說,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并不是很濃厚,這才導致了學生在課堂中死氣沉沉,不愿意進行深入學習。為了讓學生能對語文學習有新的認識,在語文學習中有新的體驗,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因素,讓學生能夠因為某些因素被課堂吸引,不會出現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學習狀態。[1]比如在進行《蝸牛的獎杯》這一課的學習時,小學生對于獎杯是非常渴望的,認為這象征著榮譽,教師就可以在教學時拿一個比較大的獎杯,通過某些游戲來選拔出獲勝者,然后把獎杯頒發給他,為了和課本中的故事相呼應,教師可以讓這個同學一直捧著獎杯,不能放下來,在剛開始的一兩分鐘內,學生肯定很樂意做這件事,但三四分鐘之后學生就能體會到其中的困難,自己無論做什么都不能放下獎杯,原本的榮譽現在成了牽絆自己的阻礙,教師可以在三四分鐘之后采訪這位同學的感受,學生一定會覺得有些力不從心,想要當下獎杯,這時教師再展開課本中的內容,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這樣一個小游戲來引入學習,學生就能自動把自己代入蝸牛的角色中,舍不得放下獎杯的蝸牛就像是剛剛放不下獎杯的自己,最后因為一次小小的勝利,讓原本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蝸牛變成了有著沉重負擔的爬行動物,學生能從中感受到放下的重要性。
2.2 課堂中增加和學生的互動。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但在很多教師的舊觀念中,教師自身才是課堂的核心,所以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忽略學生,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降低,這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同樣存在,甚至有的教師在課堂中會出現和學生零交流的情況,這種現象急需得到改變,教師需要在課堂中多和學生互動,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速度等,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2]比如在進行《狐假虎威》這一課的學習時,教師講課的節奏在前期可以根據自己的計劃來,到后面就可以向學生提問,了解學生是否完全消化了自己講的內容,如果沒有,教師就需要放慢腳步,讓學生跟上自己的思維,如果掌握了,教師就可以接著之前的速度進行講解,這樣也能給學生一些壓力,讓學生在課堂中認真起來,提升對自己的要求。增加和學生的互動同時也能讓師生之間的距離更近,讓學生敢和教師交流,敢提出自己的意見,能讓語文課堂更加和諧,教學質量自然能在學生的配合下得到提高。
2.3 互換角色。互換角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有更大的責任感,小學生很多時候學習不認真,就是因為在課堂中沒有也任性,不認為把課程學好,認真聽講是自己的責任,教師可以找一篇簡單一點的文章,讓學生自己上臺去講,可以是一個學生,也可以是兩三個學生一起配合,自己提前給學生一些指導,這樣能讓學生在上臺之后學習到更多細節處的內容,同時,臺下聽講的同學也會產生新鮮感,在聽課時能更加認真,為自己上臺做好準備,互換角色既能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也能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有所提升,不僅是當下的學習效率,長時間的角色互換能讓學生鍛煉自己,學習時能夠做到專心和高效。[3]保證學生以后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也更加能體會到教師的不容易,在課堂中同時學會用教師和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提出問題,讓語文學習的內涵更加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也會越來越順利。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讓他們從傳統教學中擺脫出來,學會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生的思維更加敏如,眼界更加開闊,才能更好的促進語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