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
作為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銜接點,學校體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隨著終身體育思想的不斷普及,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學校體育將面臨更多的教學要求。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將幫助學生增強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作為教學的起點和終點,還要將培養學生的終身鍛煉意識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同時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繼續深化學校體育改革,使學校體育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進而促進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本文主要從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作為切入點,通過實證來分析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具體策略。
雖然體育是一門貫穿小學到大學的學科,但是這門課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有不少人將其視為娛樂休閑或可有可無的副科,造成這種現象主要還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人認為上體育課就是“玩玩游戲”“放松自我”的課程,覺得無關緊要。同時也和我們陳舊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以及教師教學水平等等息息相關。那么學校體育教學如何進行改革就成了當下體育工作的重點之中,本文主要通過體育教學改革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作為切入點,通過分析得出:首先,體育教師隊伍學歷偏低、專業理論水平的不足,使體育教學處于低水平教學狀態,影響了體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其次,學校體育教學內容陳舊,不能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體系和設備,存在著重復教授相同體育內容的現象,大部分教學活動局限于傳統的體育項目,致使一部分學生對體育課程缺乏興趣。再次,教學手段和模式單一。當前的學校體育教學大多采用“教師示范、學生練習”的模式,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個體差異,且師生間缺乏交流,不利于開展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最后,學校體育注重對學生競技運動技術的考查,基本以分數的高低來判斷學生的體育學習成果,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基礎、興趣特長等方面的不同。這種單一化的考核方式使教育評價的全面性、科學性、合理性大大降低,嚴重打擊了一部分學生鍛煉的熱情和積極性。
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學校體育教學理念經歷了從“競技體育”--“快樂體育”--“成功體育”--“陽光體育”--“終身體育”--“健康第一”一系列的過渡,歸根結底學校體育教育的宗旨還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為主,并且讓他們掌握運動技能和技巧以及具備終身鍛煉的意識和能力。
近幾年,許多學校對課程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學校體育教學也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抓住機遇,結合自身教學需要制定出更科學和實效的教學目標,在輔助學生提高體質健康同時,更要著重指引學生建立自我鍛煉和終身體育的意識。教學目標明確后,學校體育教學應當增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來改善之前的課程體系結構,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到自己喜歡的體育課程,并提高這些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體育教師要積極探索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首先,體育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將自己的主導角色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互結合,再適時融入一些具有游戲性、娛樂性的教學方法,活躍氛圍,激發學生的潛能,順利完成教學目標;第二,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學生不同的能力水平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開展分層或者分組教學,使能力不同、愛好不同、興趣不同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鍛煉。
以往的學校體育將學生的運動成績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這種注重結果的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的課外鍛煉表現、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以及他們原有的運動基礎,不利于發揮學生的潛能,也不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學校體育要對以往單一的考核評價方式進行改革,由注重評價結果轉到注重評價過程,要淡化競技、重視參與,構建以增強體質為導向,將學生的參與態度、進步幅度、課外鍛煉表現、體質測試等作為成績考核的指標。比如,學校可以建立將體質測試與學生評優、評先相結合的評價機制,某位學生如果體質測試不合格,其評優評先將會受到影響。
綜上所述,在學校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增強和深化學校體育改革是必然趨勢。這就要求我們以新的眼光、新的思想來審視和反思以往的體育教學,發現其中的問題、不足,從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來加大改革力度,逐步構建和完善學校體育教學體系,使學校體育向著正確的、良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