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風
(山東省萊西市第二中學 山東 萊西 266600)
互聯網+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更加具有開放性的特點,讓我們在化學課堂上的合作學習變得更加的方便,也更加的容易。與傳統的合作教學方式相比,基于互聯網+背景下來進行的小組合作教學能夠方便的完成學習的交流和互動,也能夠從中培養學生在化學中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互聯網+背景下的合作教學也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下過于強調學生之間競爭關系的教育方式,實現讓學生通過“互動和交流”來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傳統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我國的各個階段教育和各個科目教學中得到了較大的關注,并且眾多的教師和學者對此進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和探討。而如果將小組合作教學的形式搭建于互聯網平臺之上,就能夠促進高中化學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的改革發展,讓傳統的教學過程從封閉向開放轉變,讓學生在同一課題的探究中組成合作小組的形式實施合作學習。互聯網的優勢還在于在小組合作教學中為學習者提供了相同問題下進行比較、分析、交流、討論的條件,在小組的合作下深化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小組合作教學,還可以實現學生與計算機、計算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等多方的交流和互動,獲取聲、像、文、圖并茂的信息,打破時間、地域和空間的限制,讓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在家里也能夠進行同伴互教、小組討論等合作性的學習活動。
總結來看,互聯網下的小組合作教學具有以下顯著特征:第一,交互自由化,利用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通過QQ、網絡電子白板等工具,讓不同位置的學生可以方便的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和互動,改變了傳統合作方式下只能在同一時間、地點的局限;第二,學習趣味化,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合作學習環境中,學生能夠收獲更多豐富多彩、圖文并茂的教學信息,增強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趣味性,幫助學生之間更好的構建知識體系,提高他們的表達、思考和反思能力。第三,活動系統化,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合作學習強調學生之間利用計算機等設備來進行交互活動,這樣的活動有著更強的合作性,在此情況下,學生為了解決共同的問題而努力,學習目標也更加明確具體。
在傳統方式下的小組合作教學,總是以小組為單位來實施合作學習,小組內的成員在一定的時間內是比較固定的,這種模式的合作學習有著容易管理和組織的優勢。但是出于無奈,因為要合作總要先將學生聚在一起。而如果將互聯網作為合作的基礎和背景,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就可以打破空間的限制,使得創新性的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可能。
2.1 網絡教室的小組合作。在高中化學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除了必須要進行的操作實驗外,其他的內容可以在網絡教室里通過學校的局域網來完成。首先教師要先將教室內的電腦按照學生小組進行分編,然后通過教師的電腦向全班發布學習的任務,內容可以是化學課本新課,也可以是復習知識。學生在課堂上先通過自主學習來掌握基礎的知識,然后再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來完成小組任務。在網絡教室里進行化學課堂的合作學習,比較容易組織和管理,教學目標也較為明確。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可能由于網絡教室的一些軟件功能不足,導致合作手段并不能很好的實施,學生也受制于課堂時限的影響,合作不夠充分。
2.2 網頁課件的小組合作。上述的合作方式屬于課內的合作,而網頁課件上的小組合作屬于課外的合作。在目前的大多數家庭中,電腦幾乎是必備了,聯網也是常態,這些硬件條件為學生的互聯網合作學習打下基礎,在互聯網課外的合作中主要的平臺就是網頁課件。這種合作形式是:首先教師在網頁的特定板塊里布置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其次小組成員利用家里的電腦或者平板等工具登錄網頁,領取自己的任務;接下來就是學生根據任務來合作完成,之后將完成的任務作業提交給教師,教師在網絡上進行批改,并結合學生的參與和討論等情況來進行打分;最后學生在網頁課件里對教師所提供的學習資料進行自主學習。這種網頁課件的小組合作學習優勢明顯,但是在教學中需注意其不易監管、時間匹配較難等問題。
2.3 移動學習的小組合作。該種合作學習模式中,將化學課程課內外的學生合作小組與移動學習的方式相結合,化學教師以建立網絡學習合作小組、微信合作學習公眾號等方式,擁有合作學習的小群。在化學課程結束后,課后的討論和互動學習都可以讓學生集中在小群里進行,對于化學實驗等內容,學生可以觀看一些演示性實驗或者對實驗進行改進討論,然后將討論的過程傳至微信公眾號,化學教師就此進行過程性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化學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