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芬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園嶺初中部 廣東 深圳 518000)
情感教育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的設定以及學生的發展需求創設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情感的提升,促進學生發展的情感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加入情感教育,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積極性。在培養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可以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在現階段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意義如下: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好奇心非常強的時期,教師在這個階段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初中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應該擔負起發展祖國的大任,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加入情感教育,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發展的大背景,在民族英雄偉大事跡的影響下,促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②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時代的不斷進步,學生能夠在新時代的帶領下自由的發展,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學生很可能會誤入歧途。因此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加入情感教育,可以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2.1 創設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互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構成課堂的重要角色。因此,為了改變傳統應試教育下的教學模式,促進情感教育的實施,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課堂氛圍,增加師生互動活動。
例如,教師在講解《秦統一中國》這一單元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在網上搜索與秦朝有關的背景與典故,像“哪吒鬧海、屈原投江、焚書坑儒”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走下講臺,與學生平等的交談,共同探討先秦時期的人與事。教師也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角色扮演,將先秦時期的歷史故事呈現在課堂之中。教師通過創設這樣的情感互動,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位置,讓學生具有存在感,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加了解歷史,銘記歷史,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提升。
2.2 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情感教育。在現代化信息與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階段,教師也同樣可以跟隨時代的腳步,在教學中加入信息化教學手段,幫助教師將課本上抽象的文字以生動的形象的照片,音頻等形式展現在大屏幕上,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
例如,教師在講解《中華人民的抗日戰爭》這一單元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文字轉換為圖片,像侵略者對我國人民的屠殺,對我國國土的侵占等,同時也可以播放抗日戰爭時期的相關音頻以及抗日戰爭時期的相關電影,讓同學們直觀的感受當時的情形。通過加入現代化教學手段,體現了教學直觀性的同學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提升。
2.3 加入合作探究學習,滲透情感教學。在素質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加入合作探究式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的同時,讓同學們互幫互助共同提高情感體驗。
例如,教師在講解《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了解經濟大危機的背景,并與我國經濟發展作對比。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共同去討論、交流,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要起到指導作用。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學生可以共同成長與進步,也可以讓學生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共同提高情感體驗。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學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另一方面,初中生是發展的重要階段,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中,情感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促進學生形成健康以及健全的人格與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