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松
(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縣慶中學 貴州 務川 564300)
現代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養成,以更好的滿足社會發展新時期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現代教育環境下的新型學習方式,其價值在于激發學生對數學課堂的主動參與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探究能力,為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此種情況下,積極探討探究性學習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1.1 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的最鮮明特征就是自主性,在現代教育環境下,探究性學習模式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教育的局限性,轉變以往數學課堂填鴨式教學方式,更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開展自主學習與探究活動,此時教師扮演領導者與引路人的角色,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主動參與,將數學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數學問題分析與解決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1.2 實踐性。實踐性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探究性學習的流程在于提出數學問題,引發學生質疑,之后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經過分析和探索最終解決數學問題。探究性學習過程中質疑和探究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數學體驗,對于學生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數學思維的養成尤為重要。
1.3 開放性。探究性學習屬于一種開放性的學習模式,注重的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參與性,鼓勵學生多元價值發展,推動了學生個性化的成長。
2.1 創設探究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促進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高效開展,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身心發展特征出發,積極創設現代化的探究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學基礎知識、數學基本技能與數學基本思想有效落實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接受前人的思維方法,為中學數學課堂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創設數學探究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并以此為入手點,通過創設探究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推進學生獨立且積極的參與到數學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引導學生暢游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中。教師可以將數學教學中的公式、例題轉化為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推理和解答,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中學數學高效教學的順利實現。
比如在《中心對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運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數學探究情境,展示出兩個三角形、兩個圓形、兩個長方形等,引導學生以給定圖形構思有意義的中心圖形,并附上幽默風趣的解說詞,讓同學們自主探究,看看誰的構思巧妙。通過此種方式,學生參與數學課堂的積極性被激發,主動參與到創意圖形的設計與探究中。通過創設探究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數學問題分析與解決的過程中拓寬學生的數學思維,并且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成就意識,對于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2.2 靈活運用教材資源,豐富數學實踐活動。為激發學生參與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靈活運用數學教材資源,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鞏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將學與做緊密融合,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強化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比如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運用教學軟件自行設計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自主探究,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2.3 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實踐,構建獨有數學知識體系。探究性學習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實踐,在實踐中獲得真知,進而構建學生獨有的數學知識體系,為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奠定優良基礎。比如在平行線相關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紙上自行畫出兩條相互平行的直線,之后在直線上任意取一個點,過這一點做另外一條直線的垂線,讓學生自己用直尺量一量,看看發現了什么規律?通過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參與數學實踐,能夠在探尋數學規律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構建獨有的數學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養的養成都具有重要作用。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探究性學習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通過創設探究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數學教材資源的優化利用來組織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能夠將數學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全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進一步提升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對于學生數學水平的提升以及未來綜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