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平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濱湖中學 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既要考慮數學的自身特點,又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拋棄“難”、“繁”、“偏”、“舊”的內容,引入現實生活中貼近學生的實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然而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大多數學校的數學課堂教學仍停留在應試教學的層面。教師只注重單一知識的傳授和解題技巧的訓練,忽視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造成學生的知識增長與思維發展不同步,高分低能的現象很普遍。這不僅違背了新課改理念和數學課標的要求,而且不利于人才的培養。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主陣地,在數學教學中起重要作用。在此我談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做法。
很多學生比較反感教師“高高在上”“不茍言笑”“板著臉、表情嚴肅”等狀態,并不知不覺地產生逆反心理。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因為教師沒有放下身段,以平等的狀態和學生對話。只有教師貼近學生,走進學生,蹲下來和他們說話,才能夠讓學生接受你,并由此喜歡上你,喜歡上你所教授的課程。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很多學生在上自己喜歡的教師的課時,在課堂上就會表現出最佳的狀態,不但思維敏捷,而且接受知識也很迅速。數學知識因為其邏輯性強,需要學生有靈活的思維能力,能夠拓展延伸、觸類旁通,因此很多學生都視其為畏途,覺得數學復雜、高深?;谶@種現象,就需要教師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學生,引導他們對教師產生好感,從而自主進入學習狀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是一兩節課、三兩天就能夠建立起來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漫長的過程。只要我們有恒心、有愛心、有耐心、有毅力,每天都帶著愉悅的心情去和學生溝通、交流,多和學生們接觸,多關注學生,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的熱情和尊重,就會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卻有著水滴石穿的妙處,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起到感化愚頑、啟迪學生進步的作用。
因材施教、鼓勵輔導、啟發引導,加深理解。初中階段的學生,數學水平和能力是有差異的,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知識和智力水平,確定教學進度,設計教學梯度。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法,布置難度各異的作業和練習,讓每位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體驗成功帶來的樂趣。特別是對學困生,教師要多關心、多鼓勵、多輔導,讓學生學有所得,從而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其次,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啟發引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授勾股定理應用題時,提出問題:在三角形ABC中,a=3,b=4,求c=?有的同學回答c-5,有的同學指出沒有直角三角形這個條件,c≠5;我接著說:如果給它加上直角三角形這個條件呢?大多數同學回答c=5,少數同學反對;我接著說:如果這個直角三角形沒有注明∠C是直角呢?同學們立即明白:這個問題應該分兩種情況作答,如果∠c是直角,則c=5,如果∠B為直角,則c=?;然后,我進一步引導同學思考:為什么∠A不能為直角呢?同學們經過一番討論后得出答案:因為∠A的對邊是a,不可能是最長邊,所以∠A不能為直角。這樣啟發引導,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良好的思維品質以及能力能夠影響學生的一生,讓他們終身受益。有些數學教師往往不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而注重知識的灌輸,這樣“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只會培養知識的機器人,而沒能將學生的思維方式做以引導,忽視了思維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利用已有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學生養成正確的思考習慣,獲取靈活多變的思維方法。思維的條理性和敏捷性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著力培養。很多學生表現出回答問題的迅速和反應的快捷,都是其思維品質良好的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訓練。如:注重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把握和理解,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及時應用相關的概念知識。在解題效率和速度上,無論是優秀生還是學困生,教師都應對他們加強知識理解的鍛煉。通過各種記憶手段,強化學生的印象,使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在頭腦中很快反應出來,達到思維敏捷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一題多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尋找多種解答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從不同思路、不同方法加深對問題的理解,獲得更加全面的數學知識,從而拓寬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只要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講究教學策略,富有創意,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就能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創新思維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也得到相應培養,為實現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