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玲
(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胡家學校小學部 遼寧 盤山 124100)
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是一種形式,只有教學內容才是教學的核心。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因此,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應該根據教學內容來決定要不要使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用在什么地方,達到什么目的。只有這樣,多媒體輔助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與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保持一致。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上,一方面,要考慮教學內容優化設計,另一方面,在表現形式上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只有充實的內容與完善的外在形式的有機結合,才以真正達到傳授知識、調動學生積極性、改善教學環境的目的。合理運用多媒體主要表現在使用時機的選擇上。
1.1 營造情境,引起學生興趣時使用。根據教學內容創設與生活貼近的情境,就會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可以使學生在形象化、直觀化、趣味化中掌握枯燥的數學知識。比如上四年級上《圖形的旋轉》一課時,先演示課件,屏幕上出現了一幕小孩們玩風車的情境,在歡快的背景音樂下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了起來。稍后,玩風車的場景漸漸隱去,同時顯現出一個旋轉風車的特寫畫面……這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進入高潮。教師按照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課件既能夠很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
1.2 在加深理解、突破難點重點時使用。數學教學時難重點的突破對學生有效掌握數學知識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比較抽象、不易用言語講清的難重點使用多媒體就能很好地解決。如,“24時記時法”是小學數學教學難點,然而,一個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輔助教學,配以動畫、錄像、聲音、文字、計算機隨機出題,12時與24時計時法的互換算,時鐘轉動與線段計時同步延伸運動等等,將這堂課上得有聲有色。像這樣,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逐層參與新知識的構建過程,實現了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2.1 空間圖形內容教學時使用多媒體。在教學平面圖形時,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就會疲于準備許多展示的圖片或在黑板上畫圖形,很麻煩。如果使用多媒體不但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還能進行各種圖形變化。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先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圖像清晰、色彩鮮艷的風景,并動情地說:大家看,這景色多美啊,火紅的楓葉,青翠的松樹,美麗的蝴蝶……來到大自然中,你能看到很多美麗的景色。同時,課件一一提取出楓葉、蝴蝶、松樹的圖案,接著讓學生找出它們的特點。這樣學生就在形象直觀情景中獲得了知識。
2.2 形象知識的概念化、抽象化時使用多媒體。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并逐漸向抽象思維發展。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抓住學生的思維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利用多媒體出示紅領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等實物圖,在學生說出它們的外形都是三角形后,這時利用多媒體的處理功能在實物圖的周邊上顯示顯目的邊線,接著把實物圖隱去,只留下三角形邊線,這樣就抽象出三角形形象,讓學生初步感知三角形。像這樣,使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提高。
2.3 行程類應用題教學時使用多媒體。這類應用題,對學生來講是抽象的。如相遇行程問題,不利用多媒體教學時,雖然也可以讓兩位同學到前面演示弄清相對(相向)而行的含義,但學生卻很難明白這類題的特征和數量間關系。運用多媒體教學時,先由課件演示兩車相向而行至相遇,并在圖上顯示出題中的各種數據形成一個完整的線段圖,這樣學生很容易明白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兩車行的路程相加等于總路程、路程÷速度和=時間等。
多媒體相對于傳統的教學還有一大優勢就是它可以在單位時間內提供給學生大量的信息。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網絡,精心備課,制作課件,設計新穎有趣、針對性強的練習題,鞏固所學新知,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讓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還可以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這樣一來既很好地鞏固了新知,同時還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并且教師利用網絡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隨之調出所需要的內容,不僅節省了時間,加快了教學節奏,還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外延伸與拓展,從而提高學生舉一反三,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現代教育手段在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減輕學習難度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翻開了新的一頁。這要我們每位老師不斷總結多媒體使用經驗,探索多媒體在教學中使用的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