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生
(江西省南昌市京東學校 江西 南昌 330000)
初中物理教學是中學教學中重要的課程。作為一門新的學科,在學習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更多的是一種機械、枯燥的學習方式,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活動不僅要遵循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也要保證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掌握基本的物理原理,并為學生今后的物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適應教學發展的需要,初中物理的教學方法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物理老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具體能力來判斷教學方案的可行性,不斷調整教學方法,通過良好的物理情境創設,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多種手段活躍課堂,增加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以及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優化物理課堂。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體會到物理課堂的樂趣。
1.1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教師更多時候考慮的是完成教學任務,而并非是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生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的知識,期間未進行主動地思考,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是極為不利的。
1.2 由于教師資源以及教學設備資源、實驗器材是有限的,因此,我國絕大多數的中學往往是實施大班教學模式。在大班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一次性面對幾十名學生,難以對全班的學生進行逐一的考察。但教師為了保證課時的飽滿度,往往會按照原定的計劃繼續開展教學活動,此時必定無法兼顧所有學生的學習進度。
1.3 學生學習情況不一致,對于一個50多人的大班而言,學生們總是處于不同的能力層次水平中。若教師采用同樣的方式進行教學,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也不利于物理教學的正常開展。長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難以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和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初中物理的教學改革,要求教師能夠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吸引學生的興趣,建設高質量的課堂。
2.1 采用適當的情境創設。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初中物理教學來說,更多的是一種興趣的培養。此時的物理知識相對高中的學習來說,比較簡單。教師需要通過基礎階段興趣的培養,為接下來的深入地學習奠定基礎。從生活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教學情境的創設目的是從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出發的,而創設生活的情境,更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梢圆捎靡恍┖徒滩挠嘘P的小故事、成語等進行情境的導入。當然了,在利用這些小故事進行情境創設的時候,務必要從教材出發,不要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失去了情境創設原本的意義。
2.2 初中物理分層教學的應用對策。對于初中物理教師而言,在正式開展物理課程教學之前,需要全面掌握全班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物理的現狀,并將學生初步劃分為ABC三個層次,其中,A層次主要包括成績優秀,邏輯思維能力活躍的學生,B層次則是成績中等,對物理知識有一定理解能力,能夠解決基礎問題的學生,C層次則包括成績落后,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物理知識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同時,教師也應該及時調整現有的教學目標,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難度水平的學習資料以及學習考核方式,幫助學生通過學習達到相應的目標水平。
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也要按照分層檢測的原則來評價各個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例如,在進行考試考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科學的劃分試卷難度層次。
2.3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運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這一形式對處在教學一線的初中物理教師而言,必須真正發揮好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在思想上,要改變重教法輕學法單純傳授的傾向,要改變單純傳授知識、忽視智能培養的傾向;在實踐中,要轉變單一、固定的教學模式,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尤其要注意摒棄注入式、填鴨式的教法,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和自學能力。多媒體教學擴大了課堂教學的范圍,開辟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進行多媒體教學,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物理學習。
多媒體輔助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助于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如果多媒體教學這一手段沒有得到恰當運用,就極有可能適得其反,產生許多負面作用,直接影響到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在進行物理實驗教學時,可以把經由多媒體呈現的“虛擬實驗”和課堂實驗相結合,從而提高物理實驗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需要避免過于浮夸的外在形式、過于單一地追求課堂內容的大容量而導致課件中的動畫太多、聲頻雜亂、顯示窗口重合等混雜現象,這樣很容易造成課件中內容的主次重點難以區分。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技術手段要真正融會貫通,才能使多媒體技術最大限度地服務于教學內容,使學生更易于接受、理解以及運用。
傳統的中學大班教學模式難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升學壓力。在此環境下,通過情境創設,多媒體輔助,將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采用多種手段激發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物理學習過程中,讓物理教學的效率更高。培養新一代創新合作精神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對教學方法的發展和改革必將持續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