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梅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鞏固莊中學 河北 保定 071000)
在幾門理科課程中,相對于物理和生物課程來說,高中化學對學生實際能力的考察范圍更加全面,既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種化學反應式以及試劑的性質,同時對學生們的計算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也有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在高中化學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對生硬的教材內容進行講解,而是要注重從多方位多角度對學生們進行盡心培養。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作為教師,我們自身也應當緊跟時代的腳步,及時更新和轉變教學理念,不管改進教學方法。
從高一到高三,化學教學實際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高一讓學生們了解包括元素以及一些簡單的無機化學反應在內的基礎知識,高二則將教學范圍從無機化學拓展到了有機化學領域,而高三則更進一步的展示了化學和我們日常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然而,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則是忽略了這一點,一味求快,對于課本上的基礎知識不斷拓展,這種做法看似提升了課堂的知識容量,實則對學生當前階段的學習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是一種變相的填鴨式教學,向一個剛剛接觸到各類金屬元素的學生大談特談明礬的配制,他自然除了將化學式死記下來以外別無他法。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注意把握好教學節奏,對于學生而言,并不是說了解的知識越多,他們在考試中就越有利,重要的是他們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
然而這并不是意味著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應當完全跟著課本進度走,我們同樣可以對于當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并通過觀察學生是否了解來決定是否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講解。打個比方,在進行氯氣及其相關內容的教學時,就適當的提前引入了一些有關有機物的內容,但并未進行深入講解。一方面是當前的教學并未進行到需要講解有機物的階段,此時花費過多時間未免有些喧賓奪主,其次是當前學生們的精力主要放在無機化學上,他們對于有機化學的內容并未系統了解。我在此時進行拓展,主要是為了拓寬學生們的知識面,引起其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是為了讓他們對于整個高中化學的教學體系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來合理安排自己的預習和復習進度。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今的化學課程已經不再局限于對課本知識的枯燥講解,而是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我們的課堂內容極大的豐富。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類學科,在教學過程當中,實驗教學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通過實驗,我們能夠直觀的表現出各種物質所具有的特征。然而,由于某些化學試劑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再加上學校的經費有限,很多化學實驗難以在課堂上直接進行,更不用說讓學生們自己動手進行操作。然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播放實驗流程視頻,就能夠讓這個問題迎刃而解:網絡上有著大多數高中化學實驗的教學視屏,同時也擁有著大量趣味實驗的相關視頻。通過播放視頻,我們不僅僅能夠向同學們驗證課本中的實驗結果,同時也可以針對實驗過程進行詳細解讀,指出和糾正其中存在的一些錯誤。
例如,在進行焰色反應的教學時,由于在教室內使用明火本身就具有相當的危險性,加上上課時間是在白天,學生們很難直接通過觀察區分出不同金屬焰色反應的差別,所以我選擇了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播放不同種金屬在燃燒中產生的不同反應結果的視屏,我向學生們直接展示了焰色反應的實際表現,同時向同學們解釋為什么實驗視頻中所體現出的實驗結果和課本介紹的略有不同。這樣做,既能夠向同學們展示實驗,也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安全隱患。同時,高中化學中,分子的結構往往是以一種立體的形式存在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通過板書很難表現出如一氯甲烷一類的擁有多種結構式但卻沒有相對應的異構體的原理,但是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這種知識點的介紹就會變得簡單很多。
化學是一門在實際生活中得到了廣泛使用的應用型學科,可以說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著化學知識。比如鋁不易被腐蝕是由于鈍化生成了三氧化二鋁,又比如肥皂的本質脂質等等,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課本中所介紹的很多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會有著直觀的體現。讓同學們觀察鐵離子和銅離子的最簡單方式不是在教室里放兩個金屬塊等它們自己氧化,而是讓他們直接去觀察衛生間中的鐵銹和銅綠。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我們教師不應當將學校知識和生活常識獨立割裂開,相反,我們應當主動帶領引導學生們去尋找這兩者之間的聯系。
無論這樣倡導高中化學的創新式教學,日常的教學過程都無法擺脫培養學生們的知識和能力、盡可能在高考中取得較高成績的功利性,這和創新式教學并不沖突,反之,學生們對知識的積累是必須的,任何創新式教學的實施都應當建立在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的前提下。作為高中化學教師,我們應該隨時研究傳統應試教學與創新式教學之間的緊密關系,從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從而使得這兩種教學模式能夠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