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德吉
(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九年一貫制學校 西藏 日土 859700)
在牧區藏區中生活的學生經常以民族語言作為主要交流工具;加之英語學習的難度以及教師教學方法的不恰當導致了牧區學生學習興趣的低下。針對這些原因,教師首先從教學模式的創新入手,引入多元化的趣味性教學方式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此外還要引入相關教育游戲豐富課堂結構,激發學生的英語知識探究欲望;最后還可開展分層教學,對學生進行分層化管理與任務的安排,降低其學習難度與壓力,更有助于其學習自信心與興趣的激發。
針對牧區藏區學生的英語學習而言,教師應當在日常的教學課堂中為學生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解決學生在英語課程學習中的各種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設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與熱情。首先對于牧區藏區學生民族語言根深蒂固這一現象而言,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開展中英夾雜式的口語教學模式。這樣的中英夾雜模式區別于單一的中式教學或單一的英式教學,更有助于學生的英語語感培養以及英語口語能力的訓練。教師在課程講授以及教學指導時可以對一些簡單的常規化的語言用英語進行表述,其中夾雜著中文能夠加強學生的理解,學生依靠母語去深入了解英語的含義。在這樣的教學模式進行一段時間后,學生便會適應這種學習狀態,教師再慢慢地將中英夾雜的形式變為全英形式,打破學生民族語言根深蒂固的現象。
除了這樣授課語言形式的轉變外,教師還可將日常的固有教學模式進行翻新。比如打破傳統課堂的被動化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進行主動化的知識吸收。教師可以開創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布置相關主題探究任務、口語探究話題以及多元化的討論性話題讓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探討,使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主動探究,以此建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與熱情。
為了提升牧區藏區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趣味性的教育游戲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的英語探究欲望,在強化其課堂學習體驗的同時加強對其各項能力的培養,保證學生綜合語言能力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競猜游戲開展對話教學,教師可以將教室中一些可利用的物品作為游戲的用具裝進不透明的塑料袋中,讓學生根據觸感進行猜測,同時與他人之間展開有效的對話表達交流。
教師可以在不透明塑料袋中放置Notebooks,rulers,pencils,stationery boxes,eraser等等物品,然后由一個同學被對塑料袋進行觸摸后猜測,然后由另一個同學拿著塑料袋與猜測者進行配合,展開一系列的對話交流。競猜者需要向同學提問:“What's in the bag? What do I touch?”,其他同學可回答:“You can try to guess.”,之后競猜者根據觸摸的手感進行物品的預測:“This is a rubber/pencil…”等等內容,其他同學需要根據競猜者答案做出肯定與否定的回答。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適當的獎勵作為激發學生英語探究欲望的物質性鼓勵,以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通過游戲化的體驗形式進行知識的學習,與他人之間開展高效的對話交流,深化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在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同時滿足學生能力發展需要。
牧區藏區的英語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低下的原因除了教師教學手段以及方法的不得當,以及民族語言根深蒂固的影響外,家庭環境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藏區牧區的經濟較為貧困,大多數學生家長的素質能力較為欠缺,往往注意不到對學生良好的教育引導,只是一味的要求學生學習成績,給予學生過重的心理負擔。而如果教師的教學思想較為落后,那么也會在其學業生活中給予學生一定的壓力與負擔。在雙重負擔下引發了學生英語學習中的消極情緒,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藏區牧區的教師必須從兩個方面解決這些綜合性的問題。
首先,教師要與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不要給學生造成過重的心理負擔,明白英語學習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以及適當給予學生學習的鼓舞與激勵能夠提升其學習信心,更有助于學生的能力發展。此外,便是自身的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開展分層教學,將班級整體學生依照不同的學情分成不同的等級展開針對性教學探究。
總的來說,在牧區藏區教學中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英語興趣,需要首先分析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成因,根據這些原因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的創新,積極引入趣味性的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課程學習體驗,在加強其課程學習效果的同時保證學生英語能力的良好性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