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曦
(福建省平潭第三中學 福建 平潭 350400)
在合作學習背景下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能夠發散學生學習思維,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探索興趣,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學生相互幫助、共同成長,有利于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教師應深入研究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力量,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從而促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初中數學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很要的要求,但大部分初中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還不成熟,空間觀念和數學想象力還不成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而且新課改對初中數學教學內容進行了一些調整,增強了初中數學教學的靈活性,更不容易學生理解和熟練運用數學知識,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鞥能夠讓學生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學習他人的思維方式,找出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提高了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技能。還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了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使學生認識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有利于學生集體精神的培養,促進了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2.1 利用合作學習解決數學問題。合作學習能夠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改變了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主動進行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因此,教師應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合作學習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激發出學生的數學潛能。例如在《不等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幫助學生理解不等式的定義,使學生能夠運用不等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蹺蹺板的問題進行導入,提問學生為什么體重相差較大的兩個人無法進行蹺蹺板的游戲?以此來導入不等式的內容。接著出示幾組算式,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哪些是不等式,它們的解(解集)是什么?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探究如何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題,以此加強學生對不等式的理解。課堂提問能夠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探究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發現數學探究的樂趣,在合作學習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2 細分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果。由于初中生剛接觸合作學習不久,無法自主開展合作學習,因此,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如小組內分工不明確、組員之間的討論內容偏離數學教學、學生參與度不強、對合作學習不感興趣等,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才能夠促進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細化合作學習的任務,形成明確的分工合作,才能真正發揮出合作學習的作用。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進行交流討論前讓組長帶領組員細分教學內容,讓一人收集勾股定理的信息,了解勾股定理的數學史,一到兩人分析勾股定理的證明,一人分析勾股定理的應用方式,一到兩人分析勾股定理在幾何中的證明,讓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就能解決學生對合作學習不感興趣或參與度不高的問題,還能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在分工學習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得到發展,之后在進行合作學習,向其他組員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使學生對勾股定理有全面的了解,從而增強合作學習的效果。
2.3 改變評價方式激發合作興趣。教學評價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通過相互評價的方式找出合作學習中的不足,優化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不能只評價最終的學習結果,要著重評價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分析學生個體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各小組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例如在《圓的有關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說一說對方在合作學習中有哪些地方幫助了自己,有什么是值得自己學習的,再找出自己的不足,接著教師總結學生的評價,有針對性的分析學生的學習表現,使學生形成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的意識,增強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實現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目標。
綜上所述,在合作學習背景下探究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全面了解合作學習的作用,在教學中為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通過課堂提問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細分學習任務,解決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重視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影響,完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技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構建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