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彪
(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茶店子鎮民族初級中學 湖北 巴東 444300)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需要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教學內容、相應能力要求展開有效教學。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這不僅掌握了物理科學知識及科學研究的方法,優化其科學思維,同時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情感、態度與責任。并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產生深刻認知,全面提升學生的科技綜合素養。
在初中物理中包含大量基礎概念、原理等理論基礎,學生只有牢固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才能實現實驗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這需要教師結合生活實踐,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本知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對所學知識及其相關物理原理、規律進行探究。如,長度、時間、質量的測量、聲音產生與傳播及磁場這幾個章節的教學中,老師可根據教學要求,設計出相應的問題和作業促進學生展開生活實踐探究,如:物體的尺度及其測量、探究聲音是怎么傳播的等物理教學探究活動,在動手實踐中增進學生對物理原理的認知促使學生建立清晰、正確的物理觀念,為其正確展開物理實驗夯實基礎。
物理作為一門具有很強應用性學科,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圍繞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有助于啟發學生科學思維的、具有知識拓展與延伸方面的問題。如設計一些打破常規或展開逆向思維的問題,或基于簡單、單一的知識層面上的較為復雜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深度思考和探究能力,不斷優化學生的科學思維,促進其物理實驗操作的理論素養及高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探究——物質的密度實驗中,老師可設計問題:請嘗試借助一個量筒及適量水估測出一根粉筆的密度,由于對固體密度的測量均需運用到密度=質量/體積這一物理學原理,學生只要測量出物體質量、體積即可完成題目計算。為此,很多學生會借助排水法以測量不規則形態的固體體積,但如果沒有裝滿水到杯口,就容易使測量出現一定的誤差。再如,設計問題:請學生在完成液體密度實驗測量過程中如何將誤差降到最小?學生會在問題的引導下采用發散性思維以正確地完成實驗操作。
物理學是一門需要較強動手能力且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實驗操作過程及結果對于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充分利用和激發學生這種好奇性,精心設計實驗環節,有效調動學生的試驗參與積極性,同時給學生創造充分的動手實驗的空間,如展開用材及操作簡單但富于趣味的小實驗,或要進行周密準備由師生共同來展開的較為復雜的實驗。教師要抓住時機向學生傳授相關物理學概念及原理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實驗好奇性和探究興趣,培養學生形成積極的實驗探究精神。如,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相關實驗中,學生對于大氣壓強這一概念,往往覺得抽象難以理解,教師可引導學生借助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可以吸附在較為光滑的平面物體上的皮碗兒,進行馬德堡半球實驗,從而給學生對這一概念產生清晰認知。另外,在課余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在設計問題的同時,教會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路,如,探究——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實驗中,教師可安排學生到室外分別測量人在正常行走、進行競走及跑步三個不同運動形式的平均速度,使學生在實驗中得出,平均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特定的一段路程或時間內的平均速度,有效激發出學生實驗探究的積極性。
物理學科因其知識點的抽象性,使得對于物理概念及原理描述要借助數學計算及推理來實現,要提高物理實驗過程的嚴謹與規范,需要教師注重借助邏輯推理與數學推導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物理學原理進行探究。同時不少物理學的定義及公式均為借助已學過的舊知識在特定條件下,運用嚴謹的數學推導得出的結論。所以,教師要強化學生解題思維與方法訓練,促使其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提高學生形成科學嚴謹的態度與責任意識,促進其展開物理實驗過程中形成操作的規范性與思維的嚴謹性。
核心素養背景下,需要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并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特別是實驗探究素養。這對于學生的物理學習來說是促進其形成良好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一項能力素養,教師需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結合學生素養需求,采取形式多樣的、有助于調動學生參與實驗教學積極性的模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操作能力,不斷優化初中學生的物理實驗探究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