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福慶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浦北縣寨圩中學 廣西 浦北 535300)
綠色化學,主要是指在產品生產和化學實驗中,最大程度上減少有害物質的生成,進而達到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目的的化學。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綠色化學理念,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節能和環保意識,對當下資源和環境危機問題起到緩解作用,而且還符合新課改的需求。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注重對學生進行綠色化學教學,進而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和能力的發展。本文針對綠色化學理念的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進行深入分析。
高中化學具有較強的生活性,在新課改背景下,若教師仍然利用傳統灌輸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會嚴重阻礙學生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需要對教學思想和內容進行不斷創新和優化[1]。教師需要意識到目前我國存在的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生態問題,并把這種意識融入到教學中。只有這樣,教師才會積極主動的把綠色化學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可以對綠色化學理念融入的價值和意義進行感受,進而有效提升化學教學質量和效率,并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講解“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時,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日常我們出行的最佳方式是開小汽車還是坐公交?在問題的指引下,學生們踴躍發言,表達自身的看法,有的學生覺得開小汽車好,舒服且方便,有的學生覺得坐公交好,經濟且實惠。在學生討論過后,教師可以表達自身的看法,所有的事物想要比較好壞,需要有一個標準,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公交車和小汽車的能耗比為5:1,污染物排放量的比為5:1,若公交車的載客量是50人,小汽車的載客量是2人,從能耗和環保的層面入手,分析坐公交和開小汽車的利弊會得出怎樣的結果?學生再次進入到討論環節,可以了解到坐公交更加環保。緊接著,教師可以把當下世界面臨的主要環保問題講解給學生們,如溫室效應、臭氧層被破壞、酸雨等等,進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能意識。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僅僅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是無法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教學,只有學生把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才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本質和應用條件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記憶[2]。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
例如,在講解“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在周邊的污水處理廠、化工廠等進行實地考察,對這些企業如何處理聲場的三廢進行了解,進而有效加深學生的理解,提升學生的綠色化學理念。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不服恩,想要使學生可以對化學知識的根源和形成過程進行深入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把實驗作為教學活動的一種形式[3]。但是,在高中化學實驗中,部分化學實驗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這時教師需要充分融入綠色化學理念,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革,盡可能的把實驗風險降低最低,有效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提升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進行二氧化硫和硫化氫氣體反應實驗時,在該實驗過程中會產生有毒氣體,為了避免有毒氣體污染空氣,教師可以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革。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利用液體和固體的反應來做該實驗,實驗材料挑選為鹽酸,不用加熱。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引學生依照傳統實驗方式,對兩種氣體進行制取并混合。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指引學生把小試管放入到準備好的塑料瓶中,一次把FeS和NaSO3,并添加適量的鹽酸。然后,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對塑料瓶進行擠壓,排除塑料瓶中的空氣,使塑料瓶出現癟的情況,最后把塑料瓶口和橡皮塞進行連接。通過這樣的實驗裝置改革,不僅易于學生觀察,并且還可以中和掉多余的鹽酸、吸收掉過量的氣體,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基于綠色化學理念,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化學綜合素養和能力,還可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把綠色化學理念和化學教學進行有效結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構建高效的化學課堂,使學生意識到綠色化學的重要性,進而為人類可持續發展開辟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