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超
(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慕儀鎮教育組 陜西 寶雞 721000)
小學美術課程作為一門藝術類的學科,對于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教師直接給學生講解美術知識,學生不能全部接受,這就需要小學美術教師進行適當的調整,同時也應當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并不是簡單的給學生呈現美術作品,而是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對美術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促進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的提升。
美術課堂教學的目標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美術知識,因此美術教師除了注重給學生呈現美術作品之外,還應當承擔起美術知識的講解任務,其中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對于小學美術教師的教學工作起到了促進作用。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對其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通過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情境。由于小學生的可塑性非常的強,因此教師在創建的情境中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并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評價,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美術作品的所表達的情感。
例如《五彩的煙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生活中的煙花,之后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五彩的煙花是如何制作的,鍛煉學生的美術動手能力,當學生完成手工作品之后,教師對學生的手工作品進行積極的評價,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
在過去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大部分美術教師都是采用直接講述的方法,學生被動的傾聽教師的講解,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教師的課堂主體地位,并豐富了美術知識的呈現方式,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美術作品,讓學生進行探究,并利用信息技術的放大功能,讓學生深入其中,進行細致的觀察,感悟到畫家的深奧的繪畫功底,同時教師也應當關注學生美術知識的獲得與創新,之后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美術知識的學習中去。
例如《瓢蟲的花衣裳》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瓢蟲,讓學生觀察瓢蟲的花衣裳有什么樣的特點,為什么會這樣漂亮,讓學生進行集中觀察,之后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的放大功能,對著瓢蟲的花衣裳進行詳細的展示,引導學生發現斑點可以用不同的形狀去裝飾,所以瓢蟲的花衣裳才會那樣的漂亮,之后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制作,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并注重顏色的搭配,完成瓢蟲的花衣裳的制作,之后在黑板上進行一一展示,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瓢蟲的花衣裳欣賞活動中。
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中,首先注重因材施教,畢竟每個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都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為學生的美術知識的學習提供更多的美術素材,保證學生美術知識的完整性與系統性。在過去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提問具有隨機性與不確定性,因此不能保證教師可以回答所有的學生的問題,但是利用信息技術,如果遇到教師不懂的問題,教師可以隨時隨地的查閱網絡資源,解決學生的問題。同時由于每個學生的美術知識體系都不盡相同,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個性化的教學課件,根據學生的具體的情況,進行適當的刪減與修改,從而保證學生的美術學習方法的多樣性。其次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美術創作,有效強化學生的美術認知水平。
例如《巧用瓶蓋》教學過程中,瓶蓋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一般都會當做廢物處理,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其他班級的學生利用瓶蓋完成的手工作品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師利用視頻播放的方式,讓學生初步掌握瓶蓋的制作方法與具體的制作步驟,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方法,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瓶蓋的制作,從而實現美術高效課堂的構建。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學,了解學生的想法,從學生角度出發,設置美術課堂教學內容,并適當地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多樣化的美術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有效的極大地擴展了美術課堂教學內容,促進了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