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昊燁
(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市呂四港鎮大洋港小學 江蘇 啟東 226200)
小學美術教育是小學教育的組成部分,雖不及語文,數學所占的授課時間,但其教學意義卻十分重大,不容忽略。小學美術教育是對孩子們審美素質的啟發,是奠定孩子們審美文化的基礎,是樹立正確審美觀的起點。美術教育的成功與否決定著小學教育的精彩程度。
1.1 小學美術授課時間短。從小學課表中不難發現,美術課其實只占據了所有授課時間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而眾所周知,美術的創作和感受是需要大量時間的浸透。很多美術老師因考慮上課時間短,學習任務重的問題,一般只分配給同學們學習一些簡單易懂的美術內容,例如學習簡筆畫,隨便勾勒幾筆就能畫一個小動物或小植物,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學習成就感,還能減輕教學負擔,實在是一舉多得,可長此以往,小學美術教育,根本就不能培養孩子們的審美素質,沒有起到它該有的作用。
1.2 傳統文化教學力度小。一直以來,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中都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在小學美術課上,老師一般是選幾個具有教育意義的章節來詳細講解,例如《色彩的對比》,老師會花大量的時間來講述色彩的產生和色彩的搭配的效果,給同學們產生強烈的色彩沖擊感,以達到深刻教學的目的。至于其他的章節,例如《彩墨臉譜》,雖涉及我國臉譜的傳統文化,但由于講解麻煩,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等原因,老師一般會直接跳過,或者讓同學們粗略欣賞幾副臉譜的圖片即可。至于臉譜背后關于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則不會重點講解。
2.1 在美術欣賞時了解傳統文化的價值。作為一名美術老師,在平時的美術課講解中,應該多注重向學生講解中國特色傳統文化的知識。對于在小學美術課本中出現的傳統知識,老師要進行適當的補充和拓展,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例如四年級上冊《材質的美》這一章節中,教學目標是了解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和雕塑藝術的美感和質感,從器皿的外在多變的形狀、富有各個朝代特有的紋飾以及斑斕的釉色等方面欣賞陶瓷藝術的方法,在欣賞陶瓷藝術的過程中,認識中國陶瓷藝術在人類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老師還可以布置相關的作業,例如你最愛的陶瓷。同學們可以通過分析陶瓷制作的相關背景和制作陶瓷的工藝手法等,來更加了解中國制陶這一傳統文化。
2.2 在濃墨色彩中感受民族藝術的韻味。中國畫,俗稱國畫,是中華民族藝術的傳承瑰寶,齊白石的《蝦》,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都是極具鑒賞意義的一代名畫,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學生從小接觸中國畫,受中國畫的藝術熏陶,有利于從小培養學生對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情感,也是中國畫傳承與發揚的重要途徑。五年級上冊《花鳥畫》一課中,針對學生接受能力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要求,運用中國畫筆墨的方法表現自然界中花、鳥、魚、蟲一派祥和自然景象。老師在指導學生繪畫中國畫時,應教導學生以逐步掌握水與色的運用及構圖為基礎,以自己的貼身體會加上極具色彩的想象力,構出一副優美的自然景畫。
2.3 在美術課外教學中積極滲透傳統文化元素。除了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穿插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外,還要充分利用同學們課外活動的時間,結合美術教師的特長,開展國畫、書法、剪紙、版畫、中國結、年畫、臉譜、泥塑等相關的美術娛樂活動。例如:中國民間特有的手工制品,中國結。它的獨特的編織手法、材質、各式的圖案形狀等都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精湛的手工技巧,其靈動優美的藝術造型以及鮮艷的色彩搭配,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中國結最大的特點是成本低、工具少、材料簡單多樣、好學易做,不受年齡限制。剪紙是一種鏤空花紋藝術,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多變的形狀和美好的寓意深受大家的喜愛,它可以用于點綴墻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剪刀剪和刀刻,做法簡單,作品栩栩如生。我們把剪紙和中國畫作為特色活動來開展,設立相關的比賽,不僅能讓學生們利用業余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生活,還能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一個國家,一個名族,如果沒有自己特殊的傳統文化,那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就是空洞的,沒有靈魂的。因此,我們美術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并發揮美術課程人文精神教育的優勢,加大民族傳統文化精華的教育比重,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讓學生愛上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將國家的傳統文化一直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