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鳳玲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鐵場鎮中心小學 廣東 龍川 517367)
在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生作為數學課堂的主體,對其從小進行計算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熱愛這門學科,還可以將計算能力運用到生活的實踐中,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途徑進行研究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幾點看法:
對于小學階段而言,正是學生打好基礎的重要時期,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管有著什么樣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最終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我認為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對基礎知識教學的重視,以及學生掌握和理解基礎知識的程度。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為使學生計算能力得以有效提高,我通常會從數學原理及相關基礎知識上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引導,諸如計算公式、法則等的學習,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混合運算》一節知識點時,我先按照課文內容 "小熊購物"、"買鮮花"、"過河"三個例子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對"小熊購物"的學習,掌握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減法時,先計算乘法,然后再計算加、減法的運算順序;通過對"買鮮花"的學習,掌握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減法,應先計算除法,在計算加、減法的運算規律。而后在對"過河"的學習中,使學生掌握算式里帶括號的運算方法。然后再進行知識拓展,將等式進行變換,改編成包含乘除加減帶小括號的混合式子,讓學生進行反復的運算練習。
在對小學生計算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我更加注重對其進行計算技巧和方法的傳授。因為無論哪一門學科,均需要學習的方法來作為支撐,特別對于小學階段而言,在課堂教學中,通常我會讓學生在對基礎知識進行掌握的前提下,傳授一些運算技巧給他們,通過正確運算技巧的傳授,使他們在面對繁雜的數學運算時,能夠化繁為簡,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運用技巧和方法對一些運算式子進行快速的計算練習,從而加強他們的計算能力。我通常采用的計算技巧訓練方法主要包括估算、簡算以及口算等,通過這類技巧的不斷練習,使學生在運算過程中形成一種習慣,從而達到提升計算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捐書活動》一節內容時,我通常會先給學生進行口算練習,在黑板上分別例舉四組包含兩位數的加減法或者連加法,每組15個小題,將學生分成四組參與競賽,給定時間為三分鐘,競賽過程中規定學生盡量采用口算的方式來作答,最后再對四個小組做題速度及完成的正確率進行打分評價。在對"捐書活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會為學生創設一個捐書的情境,如"學校組織捐書的活動,一年級捐出103本,二年級捐出110本,三年級捐出101本"的情境,并讓學生來計算一共捐出多少本書,在學生完成計算時,我會引導性的讓學生利用估算的方法對他們的運算結果進行驗證,可以設定一個大概值范圍,若他們計算的結果小余300本,那么答案很明顯是出錯了。
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及培養其獨立自主學習的意識非常重要。由于小學生特有的年齡局限性,使其對教師存在很大的依賴。所以,應打破傳統教學觀念,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起高度重視,這就需要在數學教學課堂上注重對小學生進行獨立計算習慣及能力的培養,采用引導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立的去完成一些計算任務,并自行分析和解決一些運算問題,從而使其計算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由于學生在不同的學習環境下,其計算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我認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情境創設,通過創設情境來使學生的專注力以及想象力得以更好的提升,從而對數學問題能夠進行更好的理解。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需要對生活化以及興趣方面的內容加以合理的運用,引導學生進入到創設的情境當中,去直觀的感知數學計算的規律,在結合實際的訓練來提升他們的計算能力,從而使復雜的知識點也能夠變得簡單化。
在培養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各種途徑來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了解,通過加強師生互動了解,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制定出切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及方法。通常情況下,我會讓學生在進行計算題的訓練過程中,將他們覺得難以理解的、容易出現問題的題型做好記錄,以便于我對他們的學習情況反饋進行了解,然后有針對性的開展相應的教學內容,以此來增強他們的計算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巧妙運用情境創設的方式,并傳授給學生計算的方法和技巧,同時善于培養他們獨立計算的能力,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才能進一步提升他們數學計算的能力,這也是對今后學習過程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完善。因此,在新課改的環境下,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并不斷對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發掘和探索,使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得以切實提升,從而達到教學的效果。